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大盘分析 > 正文
中科曙光,打响算力第一枪!
2025-9-16 22:18:08 作者:北京证券  次阅读 分享到:

100倍的PE里,藏着怎样的期待?

PE,或者叫市盈率,是给上市公司估值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我们应当都不陌生。

2008年,贵州茅台PE达到100倍。当时公司营收尚不足百亿,可现在的茅台已经成为妥妥的行业标杆和盈利神话。

2011年,立讯精密PE达到100倍。当时公司刚收购联滔电子进入果链,但如今的立讯精密已经印证了董事长王来春那句“以凤凰同飞,必是俊鸟”。

2019年,北方华创PE达到100倍。当时公司才进军高端市场不久,而眼下北方华创已经是半导体国产替代的中流砥柱。

2025年9月,中科曙光PE也来到100倍关口,比同处AI浪潮中的中际旭创、胜宏科技、工业富联等都要高。

那么,中科曙光背后的支点又是什么呢?

从需求端入手,或许可以窥见真相。

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近,甲骨文的一则消息可谓是震惊了全球算力圈。

甲骨文宣布,Open AI将在大约五年时间内采购价值3000亿美元的计算资源,并且该合同将于2027年正式启动。

这些计算资源主要是指云计算服务,Open AI要用来支持其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星际之门”。

30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

就这么说吧,2024年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才8288亿元,还不到3000亿美元(约折合2.1万亿元)的一半。

由此不难发现,AI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远超我们的想象。乐观估计,2024-2030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从1.8ZFLOP扩张到16ZFLOPS,期间年复合增速高达44%

算力产业链涉及的面很广,包括上游芯片、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中游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以及下游各种产业应用。

而算力规模增长意味着这些面都将被放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新易盛、胜宏科技等净利润增速超过350%。

其中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企业所涉及的产业链环节越多,获得订单的概率也会越大。

而从产业链覆盖率来看,国内或许很少有企业可以和中科曙光,一较高下。

因为中科曙光已经完成了“芯—端—云—算”的全产业链布局。

其中,中科曙光自己的AI服务器是算力载体,控股子公司曙光数创的液冷技术是节能神器,参股子公司中科天玑等主攻AI应用,海光信息的AI芯片则是核心算力引擎。

而且,中科曙光是个“优等生”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例如,在存储领域,公司发布的分布式存储产品连续6年中标中国移动集采,在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的存储市场份额都位居榜首。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上市的存储产品在SPC-1测试中还拿到第一名。

在液冷领域,中科曙光子公司曙光数创也很有话语权。

早在2011年,风冷散热还是主流的时候,曙光数创就已经着手研究液冷散热技术,先后历经“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和“浸没相变液冷”三个阶段。

所以,对于中科曙光来说,获得算力相关订单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买卖:销售一台AI服务器,其芯片、存储等相关零部件的出货量都将随之上升。

隐藏上百亿“订单”

理论的确很“丰满”,事实上却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2025年上半年,中科曙光实现营收58.5亿元,同比增速仅2.41%净利润单看公司自己倒还比较可观,同比增长29.39%至7.29亿元。

可要是跟同行一比,就不够看了。

2025年上半年,浪潮信息和工业富联净利润增速都在35%左右,营收增速分别高达90.05%和35.58%,均远高于中科曙光。

从合同负债来比较,中科曙光和浪潮信息等同行更是不在一个层级。

一般来说,合同负债是下游客户提前支付给公司的定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公司在手订单的情况。

2025年上半年,中科曙光合同负债虽然从2024年的9.5亿元增加到12.09亿元,增长了27.26%。

但与其之前相比,这个合同负债水平离2022年公司22.59亿元的“高光时刻”仍有一半的差距,也就是说还比不上AI爆发之前。

与同行相比,甚至连浪潮信息的零头都不到。2025年上半年,浪潮信息合同负债高达278.5亿元,是中科曙光的23倍。

并且2023年之后,浪潮的合同负债几乎呈指数级增长态势,意味着浪潮实打实吃到了AI红利。

那是不是说明,中科曙光根本就“名不副实”?

其实不然。

细看中科曙光的财报,可以发现公司也有一项数据2024年实现了翻倍,即长期应付款。2023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长期应付款从39.27亿元飙升到了83.75亿元。

通常,长期应付款是企业除了长期借款以外其他应该支付的款项,但中科曙光这个长期应付款有所不同,其实际上是专项应付款

换句话说,就是公司收到的用于特定项目或用途的拨款。再结合中科曙光的业务构成,83亿很可能是用于建设数据中心。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中科曙光正在开发的大额项目高达20个,另包括众多小额项目

不禁疑惑,中科曙光收到的委托开发款,为什么不计入合同负债而计入专项应付款呢?

除了这些资金需要用于特定项目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出钱的大多是国家或其他上级

相较而言,不论是浪潮信息,还是工业富联,抑或别的同行,可都没有高达上百亿元的专项应付款。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科曙光的一个特殊性:在算力国产化中有着高于同行的优势。

说起来,我国算力规模全球第二,增速同样毫不逊色。

问题在于,国产算力从“可用”到“好用”,中间还横亘着几座大山:高端算力供给不足、国产AI芯片性能较差、自主软硬件生态不成熟等。

而中科曙光正在翻越高山,打响了破局的第一枪!

2025年9月,中科曙光发布了曙光AI超集群系统。这个系统,大有说法。

一方面,它突破了“技术墙”。

中科曙光基于数十年的研发经验和全产业链布局设计出的系统,大模型训推性能达到了行业内主流水平的2.3倍,模型开发效率提升4倍......

不得不说,公司长期的高研发投入为其提供了基础。2020年-2025年上半年,中科曙光的研发费用率从7.23%持续上升到10.76%,远高于浪潮信息等同行。

另一方面,它打破了“生态墙”。

曙光AI超集群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在于全面开放,其不仅能适配多种AI加速卡,还兼容众多主流生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硬件成本和软件开发成本。

这样一来,客户选择中科曙光产品的意愿会大大增强,有助于帮助公司构建自己的生态。正如中科曙光副总裁李斌讲的“我们现在做中国智算产业界的安卓生态,时机不晚”。

李斌这么说的底气,一个来自中科曙光产业链,技术积累深厚。

以其参股的海光信息为例。海光CPU和GPU性能正在逐渐向海外大厂靠拢。

例如,其7185芯片在SPEC测试中得分281,仅比同期AMD霄龙7551芯片的性能低了不到10%。而海光7285在SPEC测试中的分数已经高于华为鲲鹏920。

另一个则源于我国各地都在大力建设算力,并注重自主可控。

从各省市未来的算力规模目标来看,国产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像上海到2027年计划智算规模力争达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占比70%

北京甚至要求到2027年,实现智算基础设施软硬件产品全栈自主可控河北等地也将算力设施自主可控提上日程。

可见,中科曙光构建“安卓”生态的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结语

同样都是100倍的PE,中科曙光能否成为下一个北方华创、立讯精密甚至贵州茅台,我们无法确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AI算力头把交椅的争夺赛中,中科曙光正努力从“跟跑”走向“领跑”。


相关内容:
中科曙光(603019.SH)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与海光信息(688041.SH)进行战略重组。具体重...
2025-5-28 13:17:56
昨日晚间,海光信息(688041)、中科曙光(603019)同步公告称,双方正在筹划重组事宜,交易方...
2025-5-26 9:25:41
中科曙光(股票代码:603019)是一家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成立于1996年,并于2014年在上...
2024-12-31 10:08:34
中科曙光午后涨停续创历史新高,中兴通讯、浙大网新此前涨停,浪潮信息、云赛智联、景嘉...
2024-11-11 14:30:47
||||中科曙光(股票代码:603019)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旗下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高...
2023-12-18 3:34:51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2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