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在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政策背景:
中国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吸引了超过110家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并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2. 主要开放措施:
市场准入: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业务开放: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全资法人银行、保险及非银金融机构,推动金融牌照和业务的开放。
跨境支付:支持符合条件的各国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畅通跨境人民币清算。
3. 开放深度和速度:
最新一轮的金融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完成中国对WTO的承诺,更是中国推动自身金融体系结构性改革的主动选择。
开放措施加速释放,开放深度和速度都超过了上一轮。
4. 未来发展:
中国金融市场在多个领域均实现了稳健增长,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到476.49万亿元,同比增长8.5%。
金融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趋势、监管科技应用等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5. 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开放将支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金融行业的结构性改革。
在开放的同时,中国也重视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进程相匹配。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金融业不仅吸引了更多外资,也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繁荣和高质量发展。共享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共绘未来金融蓝图
想象你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带着不同的梦想和期待。这里,不是演唱会,也不是博览会,而是中国金融开放的盛宴——一场汇聚全球智慧、共享无限机遇的盛会。
在长江和东海的交汇处,有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临港新片区。这里,如同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承载着国家战略的期望,正成为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2024年12月6日,在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用“滴水湖,世界的金融湾”来形容这里的发展前景。
何为新兴金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给出了答案:“新兴金融是与传统金融相对而言的,它以创新为驱动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22年举办第一届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以来,临港新片区新兴金融迈入了加快发展、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成功召开。论坛以“金融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上海市虹口区副区长赵子铱在欢迎致辞中提到,虹口区在金融产业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和特色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将继续深化金融产业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尚福林:金融行业应积极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12月21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在北京召开。原银监会主席、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出席并发表致辞。他强调,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举措。金融行业应积极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融入国际市场竞争,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12月10日,2024卓越竞争力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很快,金融领域也在持续创新。当前,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驱动深层次的改革,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站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看到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巨大机遇。无论是滴水湖畔的新兴金融,还是虹口北外滩的金融论坛,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中国金融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共享中国金融开放的新机遇,共同绘制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