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网络热点 > 正文
个税改革历程,首次提高个税起征点
2024-12-14 14:41:17 作者:个税改革历程  次阅读 分享到:

个税改革历程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中国首次引入个人所得税。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改革节点:

1. 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出台,标志着中国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2.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1980年制定的《个税法》与1986年和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规定合并。

3. 1999年: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次被修改,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

4.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费用扣除额从800元调至1600元,并实行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

5. 2006年和2008年:两次提高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

6. 2011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至3500元。

7. 2018年:实施第七次个税法修改,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至5000元、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优化调整税率结构等。

这些改革旨在减轻个人税负、提高消费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并逐步从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转变说到个税改革,这可是件大事儿!咱们国家这几十年来,个税改革可是走过了不少弯弯绕绕,今天就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让你对个税改革有个全面的认识。

个税改革的起点:从“工薪阶层”到“全民参与”

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个税改革刚开始那会儿,主要针对的就是工薪阶层。那时候,个税起征点才只有800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用缴个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税改革也逐步走向了全民参与的道路。

2005年:首次提高个税起征点

2005年,我国个税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年,个税起征点首次提高到1600元,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受益。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工薪族的税负,也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2011年:调整税率和级差

2011年,个税改革再次升级。这次改革,不仅提高了个税起征点,还对税率进行了调整。具体来说,就是将原来的15%、20%、25%、30%、35%、45%六个税率级差,调整为7%、10%、20%、25%、30%、35%、45%七个税率级差。这样一来,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得到了进一步减轻。

2018年:综合与分类相结合

2018年,我国个税改革迎来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这一年,我国正式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这意味着,个税征收将不再仅仅针对工薪所得,还将包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所得等多种收入。这一改革,使得个税征收更加公平、合理。

2022年:资本所得税收政策规范

2022年,我国个税改革再次聚焦资本所得。这一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这一举措,旨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财富积累机制的公平。

个税改革的影响:减轻税负,促进消费

个税改革,不仅让广大纳税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利,还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个税改革减轻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提高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个税改革也有利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

当然,个税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如何平衡财政政策短期逆周期调节的职能和长期可持续的目标,如何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等。但无论如何,个税改革始终在稳步推进,为广大纳税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个税改革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薪阶层”到“全民参与”,从提高起征点到调整税率,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到规范资本所得税收政策,个税改革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相信个税改革还会继续深化,为广大纳税人带来更多福祉。

相关内容:
贵州智衡律师事务所关于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法律意见书致:贵...
2015-1-8 9:02:12
就在资管行业规模屡创新高的背后,其在新形势下的挑战也不断暴露出现。6月18日,证监会主...
2015-6-19 5:11:39
上周A股市场在没有什么重大系统性利空下,几乎走出了一波五连阴杀跌走势,除了周五与419...
2016-4-25 8:12:00
导读截至目前,华夏、工银、上投摩根、广发、汇丰晋信、中银、南方、景顺长城、易方达都...
2015-8-21 9:03:22
两市快速跳水,沪指跌1.60%创业板跌1.00%。两市快速跳水,目前沪指报3566.02点,跌1.83%;...
2015-12-28 13:47:59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2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