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公布近日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
中信证券认为,该意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细化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为此后的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方向,将有力刺激支持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受此利好,看好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并建议重点关注受益于该意见最新指导方向下的相关产业链环节及厂商。
人形机器人的控制和执行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意见》提出要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大脑”主要对应环境感知、行为控制和人机交互,“小脑”主要对应“运动控制”,《意见》强调了相关算力、数据库、大模型和算法库的重要性。“肢体”关键技术是执行技术群的核心,“肢体”主要由高紧凑机器人四肢结构、灵巧手与骨架身体结构所组成,技术包括仿生传动、拓扑优化、新材料、增材制造、一体化设计等,《意见》同时强调了轻量化、高强度、高动态、高爆发、高精度、长续航等人形机器人需求特点。
▍《意见》列示了需要攻关的重点产品和部组件,主要包括整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动力能源。
《意见》从整机、基础部组件和软件三个方面指出了需要重点发展的产品。《意见》将整机分为基础版整机和功能型整机,我们认为基础版整机更类似于通用设备,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具备一定的泛化能力,功能型整机更类似于专用设备,聚焦于各个专用作业领域,具有较为强大的特定功能性。在传感器方面,提出了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产品谱系,其中触觉方面的相关产品是仿人电子皮肤;在执行器方面,同时认可了液压执行器和电驱动执行器两种方案,均强调了高功率密度、高力矩、高紧凑和高精度,并提及了泵阀、电推杆等相关配套产品;在控制器方面,认可了关节运控和核心主控的分级控制方案,均强调了分级控制中专用芯片的重要性;在动力能源方面,重点强调了高动态、长续航、高能量密度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