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市一批基础民生行业经营业绩稳定,成为保民生中坚力量。能源供应方面,电力行业业绩增势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1%,五大火电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超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主营城燃业务的深圳燃气、成都燃气合计实现天然气销售量约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此外,沪市农业上市公司稳产保供端牢百姓饭碗,北大荒扎根主业耕作,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3亿元,业绩稳步增长; 中粮糖业、农发种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9%、40%。与此同时,沪市公司持续积极稳定就业基本盘。2023年前三季度,沪市公司合计支付职工薪酬2.26万亿元,同比增长7%。
新型工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沪市基础工业设备制造保持增长势头,稳定工业发展基础。设备制造方面,受益于多下游共振上行,工程机械、通用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7%。纽威股份工业阀门业务持续向好,净利润同比增长70%;主营叉车等工业运输设备的安徽合力、杭叉集团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3%、75%。此外,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中游制造业毛利空间提升。纺织制造、造纸行业净利润降幅继续收窄,前三季度较上半年降幅分别减少18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基础化工、钢铁行业净利润扭转上半年同比降幅扩大态势,收窄7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单季度环比实现扭亏。电子行业净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其中消费电子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较上半年由降转增,单季度环比增长37%。
沪市实体企业盈利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三季度单季毛利率17.1%,环比增加0.4个百分点,多项指标改善明显。数据显示,实体企业前三季度存货周转率2.8次,同比增加0.1次,单季度环比增加0.9次。运营效率提升集中体现在现金流量端。实体企业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42万亿元,同比实现6.3%的增幅,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从1.3增长至1.4,造血能力得到提升。从微观的行业层面看,交通运输、汽车、传媒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前三季度现金流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同比增幅,其中汽车行业现金流同比增幅达136%。计算机设备、养殖、家居用品等20个细分行业实现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双增长。
民营企业短期业绩承压,但已开始显现见底复苏趋势。沪市民营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4万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净利润432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776亿元,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1.2、3.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批发零售等行业民营企业活力更强,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26%,增速高于整体水平;汽车制造、化纤等行业第三季度修复速度快于整体水平。经营业绩逐渐走出周期底部的同时,现金流转换步伐先行加快。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5425亿元,同比增长11.5%,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增加0.3个百分点,均优于其他实体企业。与之对应的是,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和资本结构的持续改善,民营企业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相较年初减少0.8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同比增加0.1次,优于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