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A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连接速率和时延等传统网络能力实现了10倍提升,同时引入了无源物联、通感一体、内生智能等全新技术。
其中,无源物联网是利用环境能量采集技术,将周围可用的信号和能量转化为驱动自身电路的电能,省去了电源和高功耗元器件的成本。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马帅表示,无源物联网的想象空间非常大,但技术难度也非常大。“未来希望在室内大区域场景实现部署,而在室外可以感知。举个例子,比如小孩现在上学一般不让带手机,大人很关心他的情况,那么通过无源物联标签,是否可以满足这些远程感知的需求。目前中国移动、华为等很多企业都在共同努力。”
马帅还透露,近期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伙伴启动无源物联网“三全三化”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业界首套基于5G+星闪短距的全无线确定性工控系统。
业内分析认为,未来1-3年内,5G智能终端也极有可能成为裸眼3D新兴应用的最大入口,并带动内容、服务、屏幕、音视频产业迎来规模化增长。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高级营销总监王奇在采访中介绍,今年裸眼3D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从终端角度,不仅仅可以看到裸眼3D手机、平板,还有像裸眼3D笔记本、相框等等这些产品都已经上市了。
“在内容侧,AI通过云端技术实现2D向3D转换已经非常成熟。通过这样的技术,海量的2D的片源可转换3D内容,3D内容瓶颈已经解决。我认为,裸眼3D这样的技术近期会进入到规模化发展的契机。5G-A网络速度的十倍提升,以及确定性能力,能够去支持裸眼3D在网络上流畅的传输,催生3D通话、3D直播、3D游戏以及在教育各种行业的应用。”
谈及5G-A商用的挑战,王奇认为,新技术要实现商用,不仅仅在于网络侧或者技术测试,更多是应用和生态。
“应用场景已挖掘很多,接下来最关键的是打通整体的生态闭环。目前在端到端模式生态方面,包括芯片模组、手机这一块,可以看到有芯片产品出来,明年会有相应的手机终端也能上市。RedCap(5G轻量化)国内通过大量测试和应用场景挖掘,政府、端到端产业伙伴的推动,形态基本上也已具备,这样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弥补生态环节,就能有快速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