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6月14日,北向资金6月以来成交净买入31亿元,有望扭转前期净流出态势。拉长时间看,外资长期流入A股趋势不改,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买入1724亿元,较去年900亿元的总流入量接近翻倍。目前外资通过沪深股通累计净买入A股约1.9万亿元。
多家外资机构表示,在“邀约”全球投资者入市的强烈政策信号下,他们的“入A”信心增强。有关部门持续推动投融资制度与全球市场接轨,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更多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和投资者将因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而受益。
近期跨境证券投资出现波动,但仍有不少外资机构以“真金白银”做多A股,表达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在全球新兴市场框架内,我们继续增持中国股票。”摩根士丹利表示,最近宏观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不均衡和不平衡的复苏,预计政府部门将在6月底或7月初出台进一步支持举措,消费主导的复苏将在下半年扩大,三季度企业盈利将触底回升。
以大手笔押注字节跳动和快时尚零售商希音而闻名的美国私募投资公司——泛大西洋投资集团公开表示,中国始终是首选投资目的地。该公司联席总裁加布里埃尔·卡约表示,中国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点,对于成长较快的公司而言尤其如此。
“我们会坚定不移地长期投资中国,在先进市场股票策略当中,大中华地区的占比是最高的,达34%。”橡树资本表示,“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在过去几年当中可投资性得到持续提升,被纳入全球知名指数,彰显中国金融资产对于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北向资金有望维持净流入。”中金公司表示,展望下半年,经济预期改善有望提振海外投资者信心,预计2023年北向资金可能流入A股2000亿元至4000亿元。
在市场人士看来,外资趋势性流入A股,原因在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A股避险属性逐渐增强。
全球资管巨头富达国际指出,中国是全球投资者的热土,短期来看经济复苏有所波折,但复苏总体趋势明确。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认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跑出加速度,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在经历了疫情考验之后,中国市场更加强韧,并继续为海外企业和投资者带来长期增长潜力和富有吸引力的发展机遇。
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相比,当前A股估值优势凸显。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认为,与亚洲其他地区(日本除外)相比,中国股市的估值似乎被低估。“在短期内,我们密切关注中国科技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市场对此的反应。”该机构指出。
此外,在海外市场风险不断发酵过程中,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成为国际投资组合中分散风险的较好选择。
“考虑到海外市场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内地股票目前看起来特别有吸引力。”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