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造擦亮央企名片
近日,记者调研走访中交集团所属上海航道局、国机集团下属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所属中铁装备集团,近距离感受装备制造业产品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见证中国“智”造擦亮央企新名片。
投资者多角度“拷问” 看好券商估值修复空间
近期多家上市券商密集召开业绩说明会或接受机构调研。从公司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来看,除了经营相关数据,调研机构对券商未来布局规划十分关注,包括是否有合并同行预期、如何发挥区位优势、衍生品业务布局状况等。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板块业绩和估值错配显著,板块估值修复空间进一步扩大,同时有“中特估”概念加持,值得投资者关注。
私募逆势布局 新能源板块能否“王者归来”
机构对新能源板块的关注度正显著提升。近期出炉的百亿级私募产品月报显示,部分机构逆势布局了新能源板块。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前两年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板块存在产能过剩的预期,后续或难以出现整体行情,但经过前期调整,储能、光伏、锂电材料等细分领域逐步显现布局机会。
GDR发行生态将变:明确间隔限制 回归理性募资
业内人士认为,GDR规则的完善体现了监管机构将境外上市项目统一纳入监管、进一步提高境外上市规范化及透明化的整体监管思路。《指引》对发行间隔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前关于GDR较A股定增的发行间隔“优势”将不再存在,未来GDR的发行生态或发生变化。
强化金融赋能 上海支持中小企业上市
上海市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办公室5月17日印发《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提出,强化金融赋能服务,支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和股权融资。业内人士表示,中小企业是促进发展、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依托,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配置需求提升 逾八百只债基净值创新高
近期,债券市场稳步抬升。数据显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不断走高,截至5月16日,超过800只债券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净值创新高。业内人士表示,经济基本面数据、协定和通知存款纳入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等利好因素都支持这一波债市复苏。
险资钟情银行股有助打造双赢格局
今年3月份以来,受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逻辑等多重因素提振,银行板块涨幅明显,对于重仓银行股的保险公司亦是利好。展望未来,在经济逐步企稳复苏预期下,险资入股银行有助于两者夯实双赢格局。银行通过引入长久期资金,可实现股权结构的优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银行股权的稳定性和高分红率,也有利于保险公司优化其资本布局,增厚资产端收益,实现稳定发展。
基金调研再度聚焦AI 主题投资渐成共识
最新披露的4月社融数据不及预期,使得一些基金经理加大了对“主题”的布局调研。基金调研数据显示,AI(人工智能)在5月份继续成为基金经理调研的核心方向。部分基金公司人士称,弱复苏对主题投资起到了推动作用,基金后期投资或仍将拥抱人工智能等主题机会。
电力产业链如何应对夏季“大考”
如出现极端气候,2023年最高用电负荷达近14亿千瓦,华东、华中、南方区域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做好电力保供工作,一是推动省级电网之间互联互通;二是加大新能源消纳力度,将多能互补落到实处,争取各类电源在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三是推动储能调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