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五月中旬,A股市场波动加剧。其中前期支撑指数表现的低估值国央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数字经济和中特估同步调整中,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呢?大部分券商认为,国内经济维持弱复苏下,目前市场整体风险不大,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同时低估值国企仍有修复空间。
中信证券表示,经济全面系统性恢复是渐进和渐次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当前压制经济的价格性、滞后性和全球性因素在下半年或渐次缓解。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当前复苏进程和前期政策表态,决定了短期不会有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市场或将在短期继续处于偏弱势的震荡调整状态。“弱预期弱现实”已有定价,市场进一步下跌空间不大。
“未来一段时间,国内 ‘低社融+低通胀’的格局有望延续,货币政策环境友好,且在盈利周期企稳回升的预期之下,A股表现大概率不会差。”招商证券判断。
配置方面,多家券商仍提示了中特估的相关机会。中金公司表示,A股估值仍具备吸引力,尤其是低估值国企仍有修复空间。
“结合轮动强度、经济预期差、估值和涨跌幅匹配度等指标判断,中特估后续将进入到内部轮动、分化阶段,可关注机械、交运、大型银行等细分方向。”兴业证券称。
经济全面系统性恢复是渐进和渐次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主题交易是过高的经济预期下修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过度博弈降低了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但也提高了业绩驱动策略的潜在回报。展望后市,主题交易的顶峰已过。
首先,服务业修复转化为全面的就业增长,及信心恢复是渐进的过程,当前压制经济的价格性、滞后性和全球性因素在下半年或渐次缓解。
其次,随着当前经济增长预期降至冰点,主题交易阶段性结束,主题板块内部的激烈博弈和消耗难以持久。最后,市场的存量博弈特征已演绎到极致,缺乏板块效应成为制约不少绩优股定价有效性的因素。
配置方面,业绩驱动策略的长期潜在回报反而不断提高,市场或重回业绩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