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记者发稿,年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已发布逾240份回购方案,拟回购资金上限总额达645.06亿元,较去年同期几乎翻番。与此同时,有101家公司抛出近180份股票增持计划。
今年以来,回购增持大潮再起,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等在内的产业资本纷纷加速在A股市场布局。业内专家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员,产业资本在当下节点选择积极回购增持,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4月11日晚,TCL中环公告称,2023年4月10日至4月11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438.14万股,支付的总金额约为7亿元(人民币,下同,不含交易费用)。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于今年3月1日发布公告,拟回购公司股份6.5亿元至7亿元,实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而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TCL中环的回购就已经实施完毕。
回购行动如此迅速的还有上海港湾。3月8日,上海港湾披露,拟使用3862.98万元至7725.96万元回购股份,回购期限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4月10日,公司公告,截至4月7日,公司完成本次回购,使用资金总额6738.47万元(不含交易费用)。自披露回购方案到完成回购,上海港湾仅用了1个月时间。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回购方案。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记者发稿,年内已有234家公司发布了242份回购方案,拟回购资金上限合计为645.0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几乎翻番。去年同期,则共有143家公司披露了146份回购方案,拟回购资金上限合计为363.12亿元。
从回购实施进度来看,242份回购方案中,有131份回购方案已完成,30份方案的回购股份已注销。另外还有66份回购方案正在实施,3份已停止回购,12份处于董事会预案或股东大会通过阶段。
从回购金额来看,今年A股公司涌现出不少大手笔回购。242份回购方案中,有167份的拟回购资金上限超过1亿元,占比近七成,其中有33份方案回购资金上限超5亿元,15份方案回购资金上限超10亿元。其中,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海康威视拟回购金额位居前三,分别为25亿元至50亿元、15亿元至30亿元、20亿元至25亿元。目前这三家公司回购均已完成,实际支付金额依次为26.37亿元、15.10亿元、20.43亿元。
选择大手笔回购的同时,产业资本还掀起了一股增持大潮,以“真金白银”表达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4月11日晚间,大中矿业和海尔智家分别发布了增持计划。
大中矿业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公司董事林圃生和公司实控人之近亲属林圃正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增持公司股份数量分别不低于300万股、不低于50万股;公司监事范苗春之近亲属张霞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间接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01.98万元。
海尔智家披露,公司实控人海尔集团之一致行动人海创智拟自2023年4月11日起未来6个月内,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A股股份,拟增持总金额为1.5亿元至3亿元,增持计划不设价格区间。而在4月11日当天,海创智已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A股股份276.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