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6日,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预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17万吨,总体恢复至2019年的75%左右水平,力争实现盈亏平衡。
今年1月底,在三大航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后,多位航司证代向澎湃新闻记者表态,今年航空市场发展明朗,期待公司会有相对较好的业绩表现。此外,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唐兵在1月13日上海两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东航今年的工作目标是要实现盈利。
谈及民航行业格局和趋势方面,国航在此次年报中提及,中国航空市场预计竞争压力将有所缓解。预计国内市场需求将持续复苏向好。政策上,民航航班时刻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核心资源向枢纽机场主运营公司倾斜,引导市场中各类型航司差异化经营,减少同质化竞争。
南航谈及经营计划时表示,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全力争取保障资源和境外时刻,有序恢复国际航班;构建产品管理体系,开发大兴机场增量客户;统筹新货机运力布局,加强货机回程销售和腹舱货源组织。
东航则提及,持续加强航网建设,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的市场竞争力;聚焦国际市场恢复,完善并强化与重点合作伙伴的战略协同,为国际干线的重启和效益提升提供支持。
截至3月30日收盘,中国国航报10.77元,涨3.46%,市值1542亿元;中国东航报5.21元,涨2.16%,市值1034亿元;南方航空报7.9元,涨4.5%,市值12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