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3月1日出席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主题进行介绍。
金壮龙表示,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了33.2%。工业起到了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同时,他也指出,当前新型工业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金壮龙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我国已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将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除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金壮龙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他指出,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工信部将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扩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建设布局。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而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信部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也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展望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和销售将实现稳定增长。”
2022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拉长时间维度看,自2012年我国出台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7%,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了1596万辆,将近160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 辛国斌说。
为了维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的趋势,辛国斌介绍,工信部将着重从五个方面推进工作,其中包括支持创新突破。工信部将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新体系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快5G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促进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协同发展。
此外,辛国斌强调,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稳定市场预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金壮龙说,重大技术装备就是“顶天”,产业基础再造就是“立地”。要做强做优制造业,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产业基础是制造业发展的地基,重大技术装备带动性强,是制造业升级的方向,产业基础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水平高低代表着工业综合实力和产业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