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1日,中证金融公司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上线。据了解,此次改革的核心是将转融资“固定期限、固定费率”调整为“灵活期限,竞价费率”,重点对交易方式进行改革,不改变业务原有法律关系,不涉及清算交收、违约处理等事宜,不涉及证券交易所或中国结算业务规则、流程和技术系统调整。
中证金融表示,市场化转融资业务采取“灵活期限、竞价费率”交易方式,证券公司可以自主选择期限,自行申报费率,转融资交易通过竞价方式完成。转融资期限范围为1-182天,分别设置为短(1-28天)、中(29-91天)、长(92-182天)三档,各档次对应的转融资费率下限由中证金融公司确定并发布。
此前实行的是固定费率、固定期限。2022年10月20日,中证金融决定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调整后各期限档次的费率具体为:182天期为2.1%、91天期为2.4%、28天期为2.5%、14天和7天期为2.6%。
市场人士认为,转融资业务试点上线,有利于增强券商转融资业务灵活性,更好地匹配融资融券业务需求。
记者注意到,其实早在4个月之前,中证金融就启动了市场化转融资业务的试点,而现在是该业务的上线。2022年10月20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中证金融启动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
中证金融表示,此次转融资市场化改革,旨在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务于证券公司多样化融资需求。改革的核心是“灵活期限、竞价费率”。中证金融设置短(1-28天)、中(29-91天)、长(92-182天)三个期限区间,对应设置三档费率上下限。证券公司可以在1-182天的期限范围内自主确定资金使用期限,并在转融资费率上下限之间报价。转融通平台集中匹配达成竞价交易。当日申报、当日成交、当日资金可用。试点期间,中证金融选取一个期限区间试点竞价,证券公司试点期限区间内的资金需求通过参与市场化竞价得到实现,其余期限区间的资金需求,沿用现行交易方式。
当时,中证金融表示,下一步,将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组织证券公司进行技术系统改造、测试和业务培训,发挥正向引导资金规范入市的积极作用。
关于市场化转融资是否会推高价格,市场人士表示,市场化转融资能够提升交易效率,满足差异化资金需求,提高证券公司资金管理便利性,长期来看还有助于降低证券公司融资成本,机制改革本身不会推高价格。
一是市场化转融资申报费率设置了上下限,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的申报,会被系统认定为异常价格报单,自动剔除。中证金融是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尽量贴近资金市场利率设置转融资费率下限,并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设置转融资费率上限,主要是为了避免成交费率大幅波动,也为防范证券公司因操作失误等因素报出异常高价。
二是转融资费率下限的确定和调整,参考同业存单等资金市场公允利率,将持续跟随资金市场利率变化,随行就市,无额外成本。转融资费率上限的确定:短档费率上限是下限的4倍,中长档费率上限是对应下限的2倍。
三是参与转融资业务的是94家证券公司,具有融资渠道多、利率敏感度高、成本控制力强的特点,会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价格理性报价。
四是新机制实现了“当日申报、当日成交、当日资金可用”,大幅压缩了业务办理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证券公司资金管理的时间成本。
据了解,融资融券业务是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交易机制,转融通业务是其配套性制度安排。2012年8月,经证监会批准,中证金融正式推出了转融资业务。至今已超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