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家电力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传来“喜讯”,一扫此前深陷巨亏的阴霾。
申万三级细分行业统计显示,火电板块共26家公司公布了业绩预告或快报,按业绩预计的净利润区间,火电板块2022年整体呈亏损态势,合计亏损上限约百亿元,与2021年行业整体亏损逾400亿元相比,亏损金额大幅减少,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开始修复。
其中,上网电价同比上涨是增收的重要原因。甘肃电投、皖能电力、江苏国信、建投能源、赣能股份等也在公告中提及,平均结算电价上涨,发电收入增加。
在煤炭等能源价格相对高企的背景下,传统能源电力成本被锁定。因此,市场化电价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和推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力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向左或向右。
接下来,电价会涨吗?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当前改革的方向是电价形成机制更市场化,电价结构为疏导成本更细化。整体来看,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增成本使得电价上涨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近期公布业绩预告的火电公司中,约有半数业绩预喜。其中,内蒙华电、广州发展、通宝能源等2022年度业绩预增,国电电力、京能电力等2022年度实现扭亏为盈。
2022年度实现盈利的公司中,国电电力盈利金额最高,受发电量、上网电价同比增加、股权转让收益等因素影响,公司2022年实现净利润22亿~32亿元,扭转了上年同期亏损近20亿元的局面,内蒙华电、广州发展等预计2022年度净利润也均在10亿元以上。
而业绩亏损的公司,缺口也有所收窄。华能国际预计亏损70亿~84亿元,亏损金额最高,不过与上年相比,经营业绩也大幅减亏。大唐发电去年预计亏损4亿~5.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90亿元的亏损额,公司表示,受益于上网电价同比上涨及新能源机组有序投产,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业绩大幅减亏。
从相关公司业绩预告看,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电煤长协机制落地等推动了火电企业业绩向好。与此同时,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增加,也贡献了业务利润。
高煤价、低电价是挤压国内电企利润空间的两个主要原因。对于部分企业而言,这种情况在2022年得到了显著改善。
国家发改委的信息显示,2022年国内煤炭价格持续平稳运行,价格水平和波动幅度均明显低于国际市场。当年2月,按照“下限保煤、上限保电”原则,将港口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定为每吨570~770元,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当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22年第4号公告,明确国内动力煤领域经营者有捏造涨价信息、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无正当理由大幅度或者变相大幅度提高价格的行为之一的属于哄抬价格。
与此同时,2022年电煤以长协 “既保量又保价”进入了行政化保供状态。随着国家发改委加大电煤长协保供力度,提出“严格落实三个100%(即合同签约率、履约率、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电煤长协覆盖率和履约率不断上行,煤电企业经营情况边际向好。不过,由于电煤长协保供政策在部分企业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形,煤电企业业绩也出现分化。
电价方面,2022年多个省份出台细则,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并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原来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