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瞄准三大主线 地方财政加力提效
近期,多地公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地方财政支出强度将加大。地方财政支出将围绕促进消费恢复、增加有效投资、为市场主体减负三大主线重点发力。
因地制宜 农信社改革步伐提速
推进农信社改革频频出现在各地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部分省份明确表示将组建省级农商银行、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等。多地在监管指导下,因地制宜,积极进行差异化探索。专家分析,今年以来农信社改革步伐或将进一步加快,推出更多改革举措。
紧抱A股核心资产 外资信心足“买买买”
近期,北向资金加速涌入,刷新了沪深港通开通以来的多项纪录,增持方向上,仍是紧抱A股核心资产,瞄准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迅猛加仓。外资人士表示,农历新年对中国股市来说是一个好年。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的前景较好,看好中国股票投资领域中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上市公司掀起投资热潮 百亿级扩产项目“多地开花”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依然是投资热点,从重庆到佛山,从曲靖到简阳,多个电池生产项目将上马,还有复合铜箔这样的先进产业即将投建。光伏产业也不遑多让,有公司一出手就给投资地带来了从原材料到硅片、光伏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手笔不可谓不大,龙头间的投资“碰撞”更是颇具看点。
盘点A股“百亿营收俱乐部”:半导体公司尤为亮眼
从细分行业来看,首次跻身“百亿营收俱乐部”的公司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硬科技含量较高,行业遍及半导体、锂电材料、光伏设备、医疗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等。此外,传统行业中,水电行业和重型机械行业各有1家公司时隔多年后,营收重新突破百亿元。
大力推动稳外贸 业界建言增强政策针对性
专家表示,应指导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纺织品、服装、家具、鞋靴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做到减税、降费与退税并举,加大现有助企纾困和跨周期调节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贸易调整援助,尽快改善贸易条件。
注册制发审制度迎变局 不会出现扎堆上市情况
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主板上市门槛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强化了板块大盘蓝筹的定位,与科创板、创业板拉开距离。同时,在上市节奏方面,预计仍将维持相对稳定的发行节奏,不会出现扎堆上市、短期新股供给大量爆发的局面。
全面注册制改革扬帆起航 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驶向新征程
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将总结试点注册制经验,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的本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在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各市场板块实行。其中,改革重中之重是主板,精简公开发行条件,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着重突出大盘蓝筹特色。
消费电子寒潮下 数据中心成半导体厂商竞逐新“战场”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海量数据涌入,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传输,数据中心业务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增长点。”IDC亚太区研究总监郭俊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C、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疲软,而利润丰厚的服务器市场的增长有助于弥补PC芯片需求的下滑,从另一个方面推动芯片巨头业务方向的转变。
旅游火爆之后 这些行业今年有望反弹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