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幕交易一直是监管“探照灯”聚焦的重点领域。据初步统计,截至12月20日,今年以来约有42家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当事人被证监会处罚,充分彰显了监管部门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活动零容忍的决心和态度。
2022年曝光的内幕交易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内幕交易的“重灾区”集中在哪里?谁又是内幕交易的“泄密者”?近日,记者通过复盘内幕交易典型案例,试图揭开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违规行径,为更多市场参与者或潜在违规者敲响警钟。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在涉及42家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案中,有35家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为并购重组类型,占比超80%。由此来看,并购重组仍是内幕交易违法违规的“重灾区”。
统计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多等复杂因素,该领域涉案呈现高发态势,并且窝案、串案增多,借用账户实施内幕交易现象较为普遍。
其中,秦奋与其父秦嗣新共同参与的鑫茂科技相关重组内幕交易案就具上述特征。今年5月,证监会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详细揭开了该内幕交易案的细节。
时间回溯到2016年,唐某1实际控制微创网络,得知徐某是彼时上市公司鑫茂科技的董事长、实控人后,徐某认为微创网络是很好的收购标的,重组可以助力上市公司的发展,想与徐某谈收购事宜。
2016年9月,徐某开始与唐某1接触并讨论鑫茂科技与微创网络重组。此后,徐某联系时任广州证券员工唐某2,请其帮忙对接资金。在2017年8月8日,鑫茂科技公布了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内容。
证监会认定,该内幕信息形成时间不晚于2016年10月20日,公开时间为2017年8月8日,内幕信息知情人包括徐某、唐某1、唐某2等人。
处罚决定书显示,徐某是与秦嗣新认识20余年的老朋友,2017年3月2日前几天,徐某为借钱和秦嗣新见面。由此,秦嗣新从徐某处得知了鑫茂科技的资本运作情况。2017年3月1日,秦嗣新转入8000万元至其子秦奋的账户。同日,秦奋使用“秦奋”证券账户买入5000万元“鑫茂科技”。
秦奋辩解称,其对资本市场没有兴趣,像买彩票一样买了“鑫茂科技”,凭感觉决策。但是,证监会从公告、邮件、通信记录、银行流水、询问笔录等证据足以认定其违规。
除此之外,经纬辉开、荣丰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相关当事人均利用并购重组内幕信息而获利,受到监管层重罚,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从行政处罚结果来看,内幕交易的“高危人群”往往集中在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及其配偶等关键内幕信息知情人。数据显示,包括津膜科技、美力科技、润邦股份、名臣健康等多家公司的内幕知情人均因涉足内幕交易而被证监会严惩。
今年5月内蒙古证监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自2019年12月起,津膜科技实际控制人天津工业大学筹划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津膜工程的方式,转让津膜科技的控制权。
其中,控股股东津膜工程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赵莹在2021年5月6日、12日、13日、17日等时点参与了津膜科技控制权变更的相关工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从2021年5月13日至5月27日,赵莹使用本人手机,利用弟弟“赵某”账户累计买入“津膜科技”16.03万股,成交金额93.23万元,并于内幕信息公开后全部卖出,获利24.05万元。内蒙古证监局决定没收赵莹违法所得,并处以60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