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年底,沪指在3200点附近持续震荡,A股上市公司仍在积极回购。12月14日,上市不久的海程邦达宣布回购不超过1亿元,以回购价格上限计算,回购股份占比将超2%。而在前不久,两大猪企宣布大额回购,牧原股份12月13日宣布10亿元-20亿元回购计划,温氏股份12月7日宣布拟回购9亿元-18亿元公司股份。
从历史经验看,每当市场整体跌幅较大,公司股价也出现明显下跌时,A股往往能掀起一波回购潮。今年也不例外,随着年初以来市场波动幅度加大,上市公司仍在加码回购。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超11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按回购金额上限计算,拟回购规模超1600亿元。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回购方案实施也在加快。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12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进展或回购完成公告,累计回购金额近1600亿元。
回购对公司市场价值提升效果明显,特别是采取回购股份注销形式的、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是直接回报股东的一种方式。从今年回购数据来看,不少公司回购后实现正收益,低估值公司在回购预案发布后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随着今年股市波动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A股上市公司回购热情持续高涨。
据数据,今年以来,A股市场实施或完成回购的公司数量超过1200家,回购金额接近16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210亿元,并创下历史之最。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招商蛇口、荣盛石化、宝钢股份、美的集团、京东方A、顺丰控股、中国联通、恒力石化等多家公司回购金额超20亿元。中国石化、比亚迪、巨人网络、中联重科、上汽集团、三六零、海尔智家、海康威视等多家公司回购金额在10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千亿市值企业在回购市场上表现抢眼,年内48家千亿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470亿元,以不足4%的企业数量贡献了近三成的回购规模。中国平安在千亿市值公司中,回购金额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中国石化、比亚迪等上市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实施股份回购,A股回购大军正在不断壮大。比亚迪发布回购公告时称,股份回购主要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持续完善互利共赢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及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中国石化称,此次回购是为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推进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
此外,荣盛石化等上市公司年内多次发布股票回购计划,提振市场信心。荣盛石化8月5日以19.98亿元的总成交金额触顶完成第一期回购,当天便推出年内第二期10亿元—20亿元回购方案。截至11月30日,公司第二期回购已累计回购1.47亿股,回购总金额达19.80亿元,逼近第二期回购金额上限。
华福证券表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维护自身价值、增强市场信心的重要工具。公司回购股份对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近期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频频,也侧面反映A股估值已回落到一个具有性价比的区间。”
上市公司回购周期一般在3个月至12个月,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前,都会提前发布回购预案。
据数据,今年以来,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超1100家,按回购金额上限计算,拟回购规模超1600亿元。
其中,美的集团、上汽集团、海尔智家、万科A、海康威视、中国石化、牧原股份、博汇纸业、荣盛石化、大族激光等多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上限在2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