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开市一周年。短短一年时间,北交所上市企业快速扩容,从首批81家公司挂牌交易,到目前的123家,总市值近2000亿元,大量专精特新“小巨人”聚集,彰显了“更早、更小、更新”的属性。
一年来,北交所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进一步发挥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一方面,转板制度平稳落地,打通了交易所之间的连接通道,丰富了中小企业的成长选择;另一方面,向区域性股权市场延伸,推动形成了“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交易所”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尽早进入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激励机制更加明确,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路径更加顺畅。
中金公司表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推动创新的基础力量,是构成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科技创新的潜力被限制。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市场定位,拓宽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为中小企业高速发展注入新动能。
忆往昔,峥嵘岁月。过去一年里,北交所构建了一项又一项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
上市审核精准包容。全面落实注册制要求,建立了协同高效的审核注册机制,发行上市审核预期明、时间短,从受理到注册平均用时145天,最短用时仅72天。四套并行的上市标准兼顾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企业。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适度包容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中关联交易占比高、区域及客户集中、业绩波动等阶段性规律性问题,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留足空间。
发行融资灵活多元。提供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权益融资工具,实行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向特定对象定向发行等多元融资方式。构建充分博弈的定价机制,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融资平均2.07亿元,单次融资金额从0.4亿元到17亿元不等,支持企业合理按需融资。
交易制度高效均衡。设置股票涨跌幅为30%,合格投资者门槛为50万元证券资产,开市以来日均成交金额超10亿元,日均换手率约1%,呈现出与中小市值股票相匹配的流动性水平。
开源证券表示,北交所开市一年以来,给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目标相对清晰、也更契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平台,更好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问题,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转板制度日趋完善。一年来,已有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交易。
“北交所上市公司成功转板,意味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畅通和完善。这有助于提高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北京利物投资表示。
常春林进一步表示,转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场所的一个途径。转板制度的推出,意味着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上升通道被完全打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转入的交易所和板块,利用好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外,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提升北交所市场功能和品牌效应,丰富市场产品结构,北交所以政府债为突破口,逐步探索债券市场建设,为北交所债券市场平稳起步奠定了基础。统计显示,截至11月11日,累计服务政府债券发行45只,合计规模超5800亿元,其中国债11只,规模4805.20亿元;北京等5个省市地方政府债34只,规模1015.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