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后市,随着内需政策与外部环境均开始产生重要的预期边际,悲观的经济预期修复,风险评价下降,风险偏好上升。
同时,由于投资者的持仓并没有为预期的转折做好准备,私募与两融的仓位仍处在历史偏低的水平,相对收益投资者仍拥挤在与宏观经济低相关性的领域。因此在当前点位上,行情仍然有进一步延展的空间。
配置方面,由于当前反弹行情的交易焦点,在预期改善大的方向,与当下的基本面和业绩无关,进而出现了如供销社等题材的活跃以及顺周期板块的暴动。因此,低预期、低股价、低估值以及具有政策的边际,是当前反弹行情的重要思路,短期周期和消费等顺周期板块与困境价值更占优。
行业方面,投资者可关注价值的底部反弹,及逢低布局成长。价值底部反弹的机会,在与经济预期修复相关的周期与消费。成长从中期看,内需扩张机会在于医药,军工、计算机、通信、机械设备等制造业升级,与钢铁、有色、化工等新材料。
回顾过去A股市场的资金面状况,历史数据显示,资金入市节奏与市场行情正相关,其中牛市资金净流入、熊市净流出、震荡市紧平衡。
随着海内外因素边际改善,市场有望开启年内第二波行情。目前来看,公募、散户和外资等资金的潜在入市空间均较大,有望成为开启后续行情的主要力量。
具体而言,融资余额已低至今年4月底水平,未来有望成为本轮行情增量之一;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仍较低,年末或有望冲量;外资全年未明显流入,后续海内外因素共振有望提升外资情绪;私募、险资等绝对收益资金仓位已回到4月水平。
展望后市,行情主线有望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链等高景气成长领域。数字经济方面,政策支持下智慧城市加速落地或成行情催化剂。新能源方面,建议关注高景气的新能源车和光伏。
“复合政策底”条件基本满足,A股有望走修复市。一方面,民企融资“第二支箭”的延期和扩容,有助于夯实“国内政策底”。另一方面,10月美国核心CPI首次回落,意味着“海外政策底”出现了更积极的信号。
展望后市,建议关注三大配置机会,一是餐饮供应链、啤酒、超市、医药服务等。二是“稳增长”政策加码,如地产股适度信用下沉、医疗设备、休闲服务。三是海外流动性缓和,如互联网平台经济。
另外,可关注服务业的“消费重启”,包括居民补偿性消费(黄金珠宝/服饰/免税)和餐饮社交复苏(休闲服务/餐饮供应链)。二是可选消费的“估值修复”,如啤酒、超市。三是医疗服务、特效药等。
上周A股市场指数涨跌各半,主要原因有四:一是近期政策逐步优化;二是美国10月通胀数据明显好于预期,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快速升值;三是房地产政策预期明显好转;四是成长股板块受到对海外需求衰退预期以及行业轮动的影响下跌。
近期相关政策重磅调整、房地产政策边际进一步改善,外部通胀超预期回落、美债收益率加速下行,A股面临的利空接连落地。当前,A股已经类似2012年底和2018年底见底回升,进入中期反转的结构性上行周期。
展望后市,在外需下滑的背景下,在传统的基建加码的基础上,还有三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稳地产、加快医疗新基建和数字新基建,对应的行业结构为龙头地产、地产链消费、医药医疗、计算机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