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晚间,“A+H”两地上市公司中芯国际披露三季报,其三季度实现营收131.71亿元,同比增长41.90%,净利润31.38亿元,同比增长51.10%。记者注意到,就在中芯国际披露前,科创板已有14家多地上市公司和红筹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05.46亿元,同比增长16.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据记者观察,近年来,在上交所积极推动市场由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发展之下,上述企业业绩向好无不反映了科创板正在发挥“试验田”作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有12家多地上市公司,包括中芯国际、百济神州、时代电气、君实生物、复旦微电、康希诺、中国通号、荣昌生物、诺诚健华、昊海生科、春立医疗、复旦张江等。其中,中国通号、复旦微电、时代电气等11家公司为“A+H”两地上市公司,百济神州为“A+H+N”三地上市公司。
此外,科创板还有中芯国际、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华润微、格科微、九号公司等6家红筹公司。其中,中芯国际、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3家为多地上市红筹公司,华润微、格科微、九号公司3家是仅在科创板上市的红筹公司。这上述合计15家企业最新总市值已近5000亿元。
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创企业正在科创板汇集,这折射出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吸引力正不断攀升。
经记者进一步梳理,无论是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还是市场流动性与估值更加合理,又或者企业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回A”热潮持续升温,综合多项数据与现象,可以说,看点纷呈下,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平台,科创板是实现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有效载体,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果。
业绩方面,在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中芯国际三季报表现突出。另根据前三季度业绩和四季度指引中值,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更预计在49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8%。
除了中芯国际,多地上市公司以及红筹企业亦是如此业绩表现。记者注意到,时代电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76亿元,同比增长27.56%,实现归母净利润15.63亿元,同比增长29.97%。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时代电气新兴装备产品(功率半导体器件业务等)实现营业收入35.29亿元,同比增长136.98%。
而时代电气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该公司坚持研发驱动发展战略。据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研发费用合计金额达195.87亿元,同比增长20.84%。其中,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合计70.35亿元,同比增长22.55%,环比增长12.10%。
无独有偶,君实生物在研发方面也有突破,或成为业绩增长点所在。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研发费用16.36亿元,其与辉瑞Paxlovid头对头临床试验亦达到主要研究终点,VV116及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也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后期,即将进入药品上市申请阶段。
越来越多企业在境外上市之外,也更加坚定地拥抱A股,这与科创板市场有力地支持了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快速成长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科创板12家多地上市公司在科创板IPO合计募集资金1135.98亿元,大幅超过境外IPO合计募资总额,后者约为港币506亿元。与此同时,12家公司科创板IPO发行费用合计26.43亿元,综合IPO发行费率2.33%,也低于境外的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