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晚间,科创板多地上市及红筹公司中芯国际披露三季报,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业绩保持较大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77.64亿元,同比增长48.8%;归母净利润93.90亿元,同比增长28.3%,扣非归母净利润79.71亿元,同比增长113.6%。公司全年营业收入预计在49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8%。全年资本支出计划从320.5亿元上调为456亿元,增幅达42.3%。
中芯国际是科创板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交所积极推动市场由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发展。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有效载体。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有12家多地上市公司,包括中国通号、复旦微电、时代电气等11家“A+H”两地上市公司和1家“A+H+N”三地上市公司百济神州。此外,科创板还有6家红筹公司,包括中芯国际、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3家多地上市红筹公司以及华润微、格科微、九号公司3家仅在科创板上市的红筹公司。这15家公司总市值近5,000亿元,其中8家为科创50成分股,是科创板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成果。
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披露三季报的14家多地上市公司和红筹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05.46亿元,同比增长16.01%。其中,时代电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76亿元,同比增长27.56%,实现归母净利润15.63亿元,同比增长29.97%。值得一提的是,时代电气新兴装备产品(功率半导体器件业务等)实现营业收入35.29亿元,同比增长136.98%。
在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上述公司坚持研发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合计金额达195.87亿元,同比增长20.84%。其中,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合计70.35亿元,同比增长22.55%,环比增长12.10%。君实生物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6.36亿元,其与辉瑞Paxlovid头对头临床试验亦达到主要研究终点;VV116及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也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后期,即将进入药品上市申请阶段。
“科创板的投资者更能理解国内企业的商业模式,对中国企业应对困难更有信心,文化理念更为契合。”集成电路企业复旦微电如此阐述赴科创板上市的原因。早在2000年,复旦微电即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1.25亿股,每股发行价港币0.80元,共募集资金1亿元港币。时隔21年,复旦微电再次上市并登陆科创板,发行股票1.2亿股,每股发行价人民币6.23元,共募集资金7.48亿元。
包括复旦微电在内的科创板12家多地上市公司在科创板IPO合计募集资金1,135.98亿元,大幅超过境外IPO合计募资总额,后者约为港币506亿元。与此同时,12家公司科创板IPO发行费用合计26.43亿元,综合IPO发行费率2.33%,也低于境外的3.18%。其中春立医疗最为典型,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以每股港币13.88元募集资金2.66亿港元,发行费率14.24%;2021年在科创板以每股人民币29.81元募集资金11.46亿元,发行费率仅为6.84%。
科创板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通过募集资金和实施募投项目得以体现。复旦微电科创板上市融资后,其募投项目“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目标研发并生产嵌入AI神经网络算法硬核加速器的可编程智能SOC芯片,其项目产品于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设计定型,项目在当年和次年上半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和1.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