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业内人士介绍,便携式储能设备主要由电池、储能变流器、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外壳等组成。在产业链上,上游环节是电芯、逆变器制造商,企业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国内市场供给相对充足。中游环节为设计、研发、制造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制造商,业内自产和代加工两种形式均较为普遍。下游是渠道与品牌运营商。产品的整体成本中电芯、逆变器占比大于50%。电芯以圆柱型磷酸铁锂电芯为主,强调电芯的循环次数。
在行业的整体表现方面,从营收来看,行业前五名的企业占据着全球5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4家为中国企业,海外企业中GoalZero市场份额最大,其主要由国内的豪鹏科技和博力威为其代工。
从出货量看,华宝新能的市场份额最大,2020年其市占率为16.6%,其次是正浩科技,市占率为6.3%。2022年9月,华宝新能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格为237.5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84.60倍。此外,国内主要厂商还包括安克创新、派能科技等公司。也有大量数码配件类企业(羽博、品胜等移动电源企业)开始利用自身配件供应优势,切入便携式储能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业内人士看来,便携式储能产品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企业是由电池类企业、电源类企业以及充电宝生产企业基于其技术基础转型而来,当前低端企业小容量产品居多,多以低价竞争的方式进入市场。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
据了解,在目前国内的便携式储能产品中,电量0.5-1度的产品普及率高,技术已相对成熟,发展趋势为小型化和轻便化。电量1.5-2度的产品未来需求更大,目前主要问题是相关技术还未完全成熟,更高的电量也对产品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PCS、电芯、电源模块等方面的技术门槛更高。
特别是在电芯方面,在业内人士看来,单体电量2.8Ah以上的高容量电芯或将成为未来便携式储能产品的趋势,相比2.5Ah以下的低容量电芯,高容量电芯对于材料体系和产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电芯供货商的筛选标准将进一步提升。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到202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产品出货量将超3000万台,总金额将达88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