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证券新闻 > 正文
两市延续调整走势 3000点或持久拉锯
2022-10-11 9:31:00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黄金周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并未迎来“开门红”,两市延续调整走势,沪指更是失守3000点。两市成交量维持地量水平,不过北向资金逆势净买入超过14亿元。从数据来看,沪指曾经五次跌破3000点,无论点位最终能否守住,往往呈现持续拉锯。

昨日两市股指继续下探,沪指午后跌破300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跌幅均超2%,科创50指数跌超4%。截至收盘,沪指跌1.66%报2974.15点,深成指跌2.38%报10522.12点,创业板指跌2.3%报2236.24点,科创50指数跌4.48%;两市合计成交6280亿元,仍维持在地量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北向资金逆势净买入14.3亿元。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下跌,电子、食品饮料、社会服务、商贸零售、汽车行业跌幅居前,农林牧渔、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房地产行业涨幅居前。事实上,今年以来,沪指在3000点关口争夺行情中已失守2次,相较于此前4月末的连日跳水,近期沪指的下跌则显稍缓,整体呈现小步回落的走势。随着市场连日走低,A股估值也逐步进入底部区域。

目前,机构观点多偏向积极,有分析指出短期内A股或仍有惯性下探,但从当前各项指标来看,市场底部特征逐步显现,负面扰动因素已被市场充分定价,长期已具备较好的性价比。

回顾历史上的5次3000点拉锯,历时长则近两年,短则近两月。总体来看,无论3000点最终能否成功守住,历史上的3000点拉锯往往以持久的方式呈现。

另外,3000点拉锯过程通常较为曲折、复杂,投资者无法因短期沪指跌破3000点,就可以下结论一定失守;也无法因短期沪指收复3000点,就可以断定已经成功。

复盘A股历史来看,以沪指首次站上3000点的2007年开始计算,其失守3000点关口后可分为六段较为明显的行情走势,分别为2008年6月、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2018年6月、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2022年4月末至5月初。整体来看,沪指在跌破3000点后,除个别一路下跌外,往往会有行情的反复,期间常出现整数关口激烈争夺的持久拉锯。

中金公司指出,三季度A股市场整体表现偏弱,对负面因素已经有较多反映,估值和情绪都已经达到历史区间较为极端的水平,虽然短期路径依然有一定不确定性,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较大结构性挑战,而中国内需潜力大、当前政策约束相对少、改革与挖潜空间足,只要政策及时适度发力,中期市场机遇大于风险,不宜过度悲观,进入四季度要逐步关注“守”与“攻”可能迎来的切换时机。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从当前市场环境与4月底对比来看,当前困扰市场的负面因素并未达到或者超越4月底。4月底多重利空冲击,当时国内方面市场主要担忧业绩大幅下滑,而海外方面俄乌冲突下,油价极致推高全球通胀以及美联储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当前并无太多新利空因素,程度也较4月底更弱,从回撤比例和调整天数看也已接近或超过前几轮水平,回撤幅度已足够。市场下行空间有限,投资者应考虑伺机布局。

国泰君安表示,在市场深度调整后会有阶段性反弹。展望下一阶段的股票策略不宜激进,在需求、政策、风险路径明晰前枕戈待旦。配置上相对均衡,重视“确定性”。经济预期下修、风险偏好下降是股票市场调整的核心原因,博弈总量政策供给以及经济恢复的弹性变得困难,“不见兔子不撒鹰”,在能够扭转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的因素出现之前,股票投资上建议枕戈待旦,徐徐图之。

相关内容:
莱尔科技、华冠科技、路斯股份……10月10日晚间,一批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宣布入...
2022-10-11 9:29:19
近期,A股走势持续疲弱。10月首个交易日,沪指跌破3000点关口。8月以来,以新能源、半导体...
2022-10-11 9:27:07
A股迎来三季报预增披露潮。10月10日晚间,28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27家公司业绩预增。...
2022-10-11 9:25:17
10月10日,A股房地产板块高开,截至收盘,申万一级地产指数逆势微涨0.05%,其中海泰发展涨...
2022-10-11 9:23:17
在刚刚过去的9月,A股市场出现了调整,从9月的实盘表现来看,此前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赛道股...
2022-10-11 9:18:57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1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