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完毕,QFII的配置路线图也悉数曝光。鉴于今年A股持续回撤,上半年QFII持仓市值较去年末大幅下降,但持股数仍保持在百亿级别之上(101.11亿股)。
数据显示,QFII持有A股市值较去年末(3186.6亿元)整体下降超19%至2438.6亿元,但较一季度末增加3.4亿元,持仓市值降幅远大于持股数量降幅(减少约2.19亿股),持仓收益下滑明显。二季度末,QFII持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行业。相比之下,截至2022年8月31日,陆股通资金持有A股市值为23334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3.45%。
瑞银证券表示,公募基金的新发行仍有一定时滞,股市企稳是在6月后明显发生的,即新增资金可能在四季度后将有明显的进场迹象。未来成长股表现仍可能优于价值股。
上周中报披露结束,业绩整体趋弱且结构分化,叠加局部疫情及人民币汇率压力,A股市场指数多数下跌,上证指数周度收跌1.5%,成长风格继续回调且有所分化,创业板指收跌4.1%,两市日均成交金额收缩至8490亿元,北向资金依然较为波动,小幅净流入4.4亿元。
中报显示,A股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继续下滑,主板和科创板盈利增速放缓,但是创业板盈利增长由负转正。交银国际方面对记者分析称,上游产业保持较高增速,中游和下游盈利增长仍然疲弱,金融板块盈利由负转正,房地产单季度盈利加速下滑,服务业盈利恶化、转为负增长。二季度盈利整体不及市场预期,但A股盈利不及预期程度已行至周期性极端水平,暗示预期与实际盈利之间的预期差进一步恶化的空间有限。
在这一背景下,QFII上半年持仓市值和持仓收益率皆有所下滑。近年来,国家外管局陆续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QFII持有A股市值相继于2020年末和2021年末突破2500亿元和3000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QFII持仓市值收缩748亿元,较去年末整体下降19.16%。
不过, 二季度的情况好于一季度。按照二季度末收盘价,QFII持有的697只个股二季度整体市值约为2438.6亿元,持仓市值较一季度末增加3.4亿元。
就行业偏好来看,QFII对于高景气赛道、成长板块的增持趋势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QFII持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行业,其中医药生物行业持有98只个股,远超其他行业;二季度末,QFII持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行业。其中,医药生物行业的持股只数明显下降,较一季度减少20只。相比之下,电力设备和汽车行业的持股只数增量居前,分别较一季度增加22只和15只。
由此可见,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回撤,二季度新能源赛道热度回归,QFII对电力设备、汽车行业的青睐度明显提升。
就持股数变化来看,据数据,持股数增加最多的前十大公司分别是南京银行、隆基绿能、生益科技、爱旭股份、瑞普生物、网宿科技、老板电器、卫星化学、海螺水泥、海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