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8月31日,沪市主板1663家上市公司完成2022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总体来看,面对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在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支持下,沪市主板公司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2022年上半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77万亿元,净利润2.33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2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和8%,主要经营指标均保持增长态势。
分季度看,一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2%、7%和6%;二季度同比增长6%、6%和5%,环比增长6%、5%和2%。二季度受疫情影响,4、5月份局部地区阶段性停工停产,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生产经营逐步回归正常轨道。
从产业结构看,实体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5万亿元,净利润1.13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2%和1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7%、6%和6%。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万亿元,净利润1.19万亿元,同比均基本持平。从企业属性看,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81万亿元,净利润0.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19%,高质量发展势头明显。民营企业亦保持较强经营韧性,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7万亿元,净利润0.28万亿元,同比增速均为3%。
沪市主板汇聚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在上半年疫情反复、原料涨价的形势下,全力稳供保价,保障民生基础。能源供应方面,五大电力龙头公司上半年发电量合计超4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深圳燃气、贵州燃气、成都燃气等以城燃为主业的公司上半年天然气销售量约1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等煤碳企业上半年煤炭产量2.8亿吨,同比增长2.3%。物流运输方面,以煤炭运输为主的大秦铁路上半年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2.4%;圆通速递、德邦股份上半年快递业务完成量同比均实现增长;建发股份、厦门国贸等供应链公司上半年实现经营货量合计2.8亿吨,同比增长11%。
稳就业方面,沪市主板公司上半年整体就业人数达1667万人,预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2.17亿人;支付职工薪酬合计2.01万亿元,同比增长6%。物资保障方面,食品药品、批发零售保持稳定供应,养殖企业上半年合计完成出栏量390万头,同比增长91%;光明乳业保障疫情期间上海每日乳制品总产量约800多吨,永辉超市日产超20万份保供套餐;上海医药、九州通、老百姓等公司药店在疫情期间“应开尽开”,并主动承担防疫物资配送工作。
2022年上半年,沪市主板约9成大类行业实现盈利,超3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上中下游业绩分化态势延续。上游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石油、煤炭、有色三大原材料采掘行业收入增速达34%、26%、14%,利润增速达60%、105%、89%,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速不减。二季度以来,石油、煤炭价格维持高位,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则出现明显下调,有色金属采掘行业二季度收入、利润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回落12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此外,伴随着动力煤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火电行业盈利逐渐恢复,上半年实现盈利35亿元,扭转2021年下半年亏损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