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枫凌:货币政策的宽松首先是促进资金面的宽松,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未来可能主要还是提升融资需求,配合扩大信贷投放,也就是所谓的“宽信用”,短期内需要关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DR007的走势,其与政策利率之间的缺口大概率会缓慢收敛。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半年存在结构性和输入性的通胀压力,并且中期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人口、气候等原因,世界经济的通胀环境已出现了根本的改变,长期通胀中枢可能上升。在此背景下,降息说明稳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不太可能出现大水漫灌,宽松的持续性取决于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情况。
刘思甸:货币政策的变化取决于经济的需要,当面临不利的暂时性冲击时,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需要加大,当冲击减轻或面临正向暂时性冲击时,则需要缩窄。当前国内经济是否延续恢复,预计与继续科学统筹抗疫和经济发展、与房地产行业相关循环恢复的状态关系较大,因此这些因素预计会更多影响货币政策的方向,海外货币政策、通胀形势等因素当前看来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