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不败神话”到频繁破发,基金对于新股的态度正在发生明显转变。
一方面,作为打新市场的重要买方,新股的频繁破发使得基金的打新收益出现了明显缩水,打新热情也随之降温。为了降低新股破发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有基金选择不再参与打新,也有基金正在调整打新策略,积极应变。
另一方面,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也承担着新股价值发现、合理定价的重要责任,从曾经的抱团压价到估值高企,注册制下的IPO市场化改革正在对公募基金的基本面研究和报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自去年9月“询价新规”出台以来,A股IPO定价的市场化进程加速,新股破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市场震荡和投资者情绪低迷叠加下,新股破发在近期再掀小高潮。
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今年以来在A股上市的114只新股中,39只股票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破发比例超过了34%。4月以来,新股破发的情况进一步加剧,28只上市新股中16只出现首日破发,比例高达约57%。
作为网下打新的重要参与机构,公募基金的打新收益率也在这轮破发潮中大幅缩水。
上海某打新基金的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一只规模5亿元左右的公募打新基金,往年的打新收益率大概可以贡献年化6%~8%左右,而今年他预计可能会降低到2%~3%。
华安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严佳炜测算了2021年11月以来的逐月打新收益,在新股全部入围的假设下,以网下A 类投资者(公募基金及社保基金)平均中签率估计,2亿元规模账户在2021年11月打新收益为166.94万元,2021年12月打新收益为144.07万元,2022年1月打新收益为87.82万元,2022年2月打新收益为18.99万元,2022年3月打新收益为53.03 万元,2022年4月打新收益为-10.04 万元,打新收益逐月递减。
新股的频繁破发正在极大影响着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新股破发现象作出回应。多位基金人士表示,公司旗下参与打新的账户有所减少,参与态度趋于谨慎,甚至有基金选择不再参与打新。
西部利得基金“固收+”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周平以数据举例称,“比如,我们最近看到的散户弃购新股金额创出新高的情况;再比如,从网下申购来看,高峰期参与询价账户数量达11500个,目前下降至7500~8000个左右,整体账户数量出现明显下滑;此外,投资者也开始对新股质地做出判断,部分新股参与账户数量甚至只有4000~5000个左右。”
诺德基金经理曾文宏也坦言,新股破发确实会对参与热情有些影响,“市场的报价在上行,中签率在下降,打新收益也在缩减,我们参与的产品数量总体变少了。”
严佳炜从公司层面、产品层面两个维度统计了近期基金对打新的参与度。
从基金公司层面来看,近三个月(即2022年1月至今),参与度高于90%的基金公司有57家,与一个月前的跟踪数据对比(2021年12月~2022年3月18日,参与度高于90%的基金公司有85家),基金公司打新参与度下降速度较快。
从产品层面看,主动权益型基金近三个月打新参与度中位数为83.12%,询价入围率为64%,“固收+”基金近三个月打新参与度中位数为71.43%,询价入围率为62.5%,部分“固收+”基金已经率先退出打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