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股频繁破发之下,曾令业界眼红的券商跟投收益,或成为拖累业绩的包袱。记者统计,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达到99只,截至4月15日,跌破发行价的个股为57只,破发率达57%。其中,科创板股票破发23只,这使得跟投的券商“受伤”严重,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10家跟投券商合计浮亏2.09亿元。
同时,除了跟投买下的股票,在新股破发下,投资者弃购比例在上升,券商还需要“含泪”包销投资者弃购的份额,承受双重压力。
粤开证券表示,在当前新股破发屡见不鲜的情况下,投资者弃购和自身跟投压力,将倒逼券商提升项目筛选的专业能力和定价能力,强化IPO质量把关,促使后续发行定价回归客观和理性。
科创板开板以来,跟投制度可谓板块的一项制度创新。该制度要求,券商需要通过另类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对保荐的上市项目进行跟投。
因此,自跟投制度实施以来,拥有另类子公司的头部券商具有先发优势,通过跟投科创板项目获得了可观的浮动收益。
数据显示,自科创板开板以来,中信证券服务的科创板公司家数超过百家,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联合服务家数均超过50家。
然而,随着今年以来新股破发常态化出现,券商跟投业务似乎不再是“香饽饽”,真金白银的跟投可能出现巨额浮亏。记者统计,截至4月15日收盘,今年破发新股有57只,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今年以来科创板新上市股票31只,破发的个股达到了23只。
在31只科创板新股中,跟投券商仍然以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为主。数据显示,31家科创板新上市公司中,券商跟投浮亏的公司有23家,其中浮亏超过1000万元的达到17家,而跟投浮盈的仅为8家。
海通证券是科创板跟投的“大户”,跟投了8家科创板公司,“受伤”最严重。两只破发幅度最大的科创板新股翱捷科技和迈威生物,海通证券均进行了跟投,分别浮亏8035万元、5011万元,海通证券跟投的8家科创板公司合计浮亏1.56亿元。
此外,国泰君安跟投了天岳先进、普源精电和中复神鹰3家公司,合计浮亏5993万元;中金财富证券跟投了6家科创板公司,破发的有5家,合计浮亏5887万元。
尽管跟投普遍出现大面积浮亏,但是也有券商押中了宝。例如,中信建投跟投了4家科创板公司,浮盈和浮亏公司各占一半,尤其是用2亿元跟投的光伏赛道老牌选手——晶科能源,一举浮盈2.1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新股破发较为猛烈,但是券商跟投科创板公司需要锁定2年,最终是否亏损取决于未来市场环境和公司业绩是否如预期。“跟投制度的网下发行,本身就是向长期投资者倾斜,这能够引导投资者、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合理定价,也能引导科创板形成长期价值理念、优化投资者结构。”陈梦洁说。
随着今年以来新股大面积破发,投资者弃购新股也成为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且弃购比例呈走高之势。余额包销制度下,投资者弃购也令承销商“接盘”压力不小。
4月12日,发行价为121元的科创板新股经纬恒润,发行中遭遇投资者弃购3.95亿元,弃购比例高达1/3.根据既定安排,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的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华兴证券负责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