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经历“三段式”下跌,打破了20年7月主要宽基指数横盘的强支撑位,形成了中长期的价值大底;但反弹三日的北向资金、融资资金情绪不强,市场后续面对的内外综合金融条件也仍然中性,我们难以推导出持续强势的反弹:1)货币政策“外收内松”;2)全球资金的安全性需求大于利润率需求;3)海外滞胀压力与美联储收紧斜率形成跷跷板。我们认为后续反弹力度需重点关注北向资金的回流情绪,大盘反弹空间暂以非金融A股全年业绩增速为锚(我们预计4%~7%),从反弹到反转的关键是非金融A股的业绩拐点(大概率在中报),反转空间考虑明年业绩增速+内外综合金融条件的改变。
配置思路:宏观与中观数据均强的领域+现金流最好板块的资本开支方向。普遍性超跌之后,板块间估值优劣势不突出,重点对比需求景气。1)宏观与中观数据自洽且强的赛道制造:1~2月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制造业投资、PMI新订单、1~2月出口数据等体现出一致自洽,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高,与我们新兴产业景气指数的跟踪结论较一致,重点关注光伏风电、数字基建、汽车智能、半导体;2)后续的强需求在哪个领域,取决于去年至今谁现金流最好、会把钱用在哪里:上游能源和资源企业现金流最好,在降债目标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稳增长驱动其资本开支扩张,我们预计方向大概率在能源转型和循环经济—关注绿电、固废处理、再生金属。
随着国内政策暖意持续释放,货币、信用均有望宽松,同时海外滞胀、加息、外资流出、中概股监管等风险均有望缓解,市场底部已经出现,将迎来修复窗口。操作策略上,一方面,科技成长无论估值或拥挤度压力均显著改善,情绪修复窗口底部配置业绩确定性方向(光伏、半导体、储能等);另一方面,“稳增长”方向明确,银行地产等仍有修复空间。两会、金融委会议不断释放“稳增长”信号,“外乱内稳”的格局确定,国企地产、基建、银行、券商等板块兼具安全性与政策驱动。对于科技成长,结合我们在《“新半军”择时框架》中提出的十大指标,相关板块已进入底部区域。当前可以沿着业绩确定性强的光伏、风电、半导体等板块做跌深反弹,同时也可在底部区域,立足中期的景气趋势和盈利增速,自下而上寻找“小高新”。
投资策略:“小高新”+“大金融”“哑铃型”配置:一方面,在调整较多的医药、计算机、“新半军”中自下而上寻找符合“小高新”特征的标的;另一方面,关注受益于“稳增长”预期的金融地产、新老基建等板块。长期,继续聚焦科技创新的五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