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伴随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上市公司掀起了一波“回购、增持”的小浪潮。记者统计发现,对比去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的案例明显增多,从一个侧面折射科创板公司优良的经营境况,一轮股价下跌后价值洼地效应明显。
进一步拆解科创板公司回购、增持明细数据,可以发现:实施回购的公司行业分布多样、回购金额规模大小不一、回购用途均为实施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等三大特征;同时,实施增持的公司大部分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参与增持,个别为仅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各家承诺增持金额也有所差异。
科创板公司为何在此时频频推出回购、增持?公司如何看待当下的股价下跌?公司最新的经营情况是怎样的?
查阅科创板公司公告,大致可以总结出实施回购或增持的两大动因:一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扭转股价颓势;二是为后续实施股权激励确定票源,降低激励成本。
而接受记者采访的科创板公司负责人普遍回复:短期市场波动具有较大的非理性因素,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的局面并未改变,未来将在适当时机尽量多披露最新经营信息,以“亮家底”的方式提振市场信心。
继3月8日晚网安龙头奇安信发布回购计划之后,9日晚,科创板公司光云科技、八亿时空也发布回购股份公告。前者拟斥资2000万元到4000万元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后者则披露9日公司首次回购股份情况。
此前一日,奇安信公告拟斥资1.5亿元至3亿元回购股份。公告明确表示,此次回购表明了奇安信董事会一致认为目前公司的发展潜力和股价被严重低估,并充分表达了对公司战略方向、业务前景的长期信心。同时,本次回购股份将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有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研发能力和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升未来公司经营业绩,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日,天臣医疗公告,于2022年3月8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4.1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5%,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22.86元/股。
科创板的回购“大军”正在加速成形。
记者统计发现,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9日,科创板共有12家公司公布股份回购计划,另有4家公司公布控股股东、实控人或董监高增持计划,出现一波稳信心的“小浪潮”。
而2021年全年,有11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回购计划,相比之下,今年不到3个月,回购案例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今年科创板公司的回购有哪些特征、共性?
首先,这些公司制定回购计划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月和3月,与市场调整相匹配;行业分布多样。
其次,回购金额规模不一。多的如奇安信,将利用自有资金1.5亿元至3亿元完成回购,康希诺也承诺回购金额不少于1.5亿元;其余的则是牛刀小试,承诺用于回购的金额都不超过1亿元,超过60%的企业回购股票比例上限不超过1%。
此外,回购用途均为实施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且回购计划公布前公司股价均存在较大跌幅,其中跌幅最大的海尔生物同时实施股份回购和实控人增持计划。
“科创板公司目前实施回购的动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扭转股价颓势;另一方面,是为了后续实施股权激励确定票源,降低激励成本。”有长期关注科创板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负责人对记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