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2日,深交所向申通快递发出问询函。问询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员工持股计划购买回购股票价格1元的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二是员工持股计划参加对象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确定依据;三是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是否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是否存在变相向相关方输送利益的情形。
“打折太狠”“考核尺度过于宽松”是针对申通此次激励计划中小股东的集中争议点。截至25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报8.03元/股。根据公告,申通快递给予持股计划的考核为不低于2022年/2023年全国快递行业增长率或2022年扣非后扭亏/2023年扣非后盈利5亿元。“考虑到公司将对2021年资产投入以及计提资产减值事项,其中含固定资产处置及减值约7600万元,收购类转运中心等资产商誉减值准备约7亿元,这个考核目标谈不上高。”快递专家赵小敏指出。
稍早之前,福光股份“零成本+零考核”的计划也受到上交所关注,公司随后火速修改了员工持股计划,将价格从0元/股调整为10元/股,并增加了公司层面整体业绩考核目标。事实上,不只是福光股份和申通快递,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就有包括完美世界、桃李面包、神州泰岳等多家上市公司主体或子公司推出了各类低价授予激励计划。
“股权激励核心是企业针对经营管理层、核心人才和企业骨干的一个薪酬支付方式。价格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首要问题。有的企业不是没有公司层面绩效考核,而是通过内化考核体现,所以投资者也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分析。”倪柏箭表示。“股权激励本质上不应该是企业核心团队与股东的博弈手段,其本质上应是双方一致目标实现的助推器。内部来看,股权激励方案需要经董事会审核,企业董事与独立董事都要发表意见、尽职尽责。”他强调。
“市场上频繁出现这样的案例,股权激励的具体应用已经更加多元化、创新化。我们也呼吁监管机构、交易所对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实施的合法合规性、对于财务顾问机构资质的必要性加以重视,以确保方案设计的合理性。”陈旭浩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