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亿“免税茅”中国中免香港上市进入倒计时。11月22日晚间,港交所官网显示,中国中免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这家国内免税霸主将迎来“A+H”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前的6月28日,中国中免宣布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拓展海外渠道、巩固国内渠道、促进产业链延伸、改善供应链效率、升级信息技术系统、用于市场推广和完善会员体系等。彼时,有消息称,中国中免计划集资70亿-100亿美元,有望成为2021年港股最大规模IPO。
但据香港信报近日报道,中国中免本次预计集资规模仅为50亿美元。11月23日,中国中免表示,公司此次H股IPO最终募集资金金额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或董事会授权人士根据法律规定、监管机构批准及市场情况确定,具体发行情况请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网站所披露的信息为准。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中免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根据招股书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照零售销售额计算,中国中免在全球的排名从2010年的第19名提升至2019年的第四,并于2020年位列全球第一;2020年,该公司占全球旅游零售行业市场份额的22.6%,已成为“全球最大免税巨头”。
中国中免是中国唯一一家覆盖全免税销售渠道的零售运营商,也拥有着全国最多的免税店,经营着195间店铺,包括在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经营的187间店铺(覆盖超过90个城市),以及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柬埔寨经营的6家境外免税店和2家邮轮免税店。
近年来中国中免的业绩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间,中国中免的营收分别为346.20亿元、480.10亿元、525.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67亿元、54.71亿元、71.10亿元。三年间,中国中免的收入按复合年增长率23.3%增长,净利润按复合年增长率35.6%增长。
持续增长的业绩背后,中国中免近年来的营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数据显示,在2018年和2019年,中国中免的有税商品收入占比很小,超过95%的营收都是由免税商品所贡献。但在2020年,有税商品销售收入达到197亿元,同比增长1612.72%,占比达到了37.8%。与之相应地,免税商品的销售收入却在2020年出现大幅下滑,占比下降到了62.2%。
出现这样的情况,与2020年出现的疫情有关,受疫情的影响,原本依赖出入境游客的免税门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中国中免加大促销折扣力度,导致免税商品营业收入降低;同时,在疫情之下,中国中免也开始转换销售思路,拓展了线上有税商品销售,从而实现了线上有税业务的转型和增长。
疫情也影响了中国中免各个零售渠道的经营情况。在2020年之前,中国中免有超过六成的收入来自机场免税店,但在2020年下半年,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在这样的政策机遇下,中国中免在海南地区的离岛免税业务实现逆势增长。
从业绩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中免的195家店铺中,仅有5家离岛店,占比不到3%,却贡献了2020全年43.2%的收入,2021年前5个月,离岛店完成的收入达220.82亿元,贡献占比已经超过了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前三季度,从营收来看,中国中免仍保持着高速增长,营业收入达到494.99亿元,同比增长40.87%,但是在第三个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139.73亿元,同比下降11.73%,没有达到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