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年初至今,退市新规执行以来,沪市已有12家公司通过各类途径退市,常态化退市机制正逐步建立。目前,沪市41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ST),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可能面临被直接退市摘牌的风险。也就是说,2021年的经营情况,将决定这些公司是否还能留在A股市场。
8月31日,沪市公司半年报全部披露。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沪市*ST公司的半年报并不乐观,有多达23家上市公司面临财务类退市风险。这些多是长期没有主营业务的壳公司,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估计很难找到优质资产实现救赎。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发行注册节奏常态化、可预期,优质资产IPO上市一片坦途,买壳卖壳已基本难以为继。随着退市常态化机制的推进,*ST等公司的退市风险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当前,沪市风险警示板共有77家公司,其中,存在退市风险的*ST公司有41家。
根据2021年半年报,41家*ST公司中,有23家可能触及财务类退市。具体来看,14家公司收入上半年不足5000万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按照这个金额估计,全年很可能收入不足1亿元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11家公司净资产为负。其中,*ST天成、*ST中新两家公司同时触及上述两个标准。
回顾这些公司近年经营,无一不是早已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收入规模小,扣非净利润连续为负,多年来通过外部输血、出售资产等盈余管理手段苟延残喘,基本都是明显缺乏持续经营能力的壳公司。现行规则中,“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取代原有单一亏损指标,旨在更加精准识别无持续经营能力的壳公司。
在14家可能触及该退市指标的公司中,*ST中新上半年营业收入仅有12万,*ST中房不足17万。此外,还有*ST昌鱼、*ST厦华、*ST明科、*ST海创、*ST游久的营业收入都不足1000万。在11家净资产为负的*ST公司中,*ST海航、*ST康美、*ST松江、*ST中新、*ST大唐、*ST实达、*ST易见等7家公司的净资产甚至低于-10亿元。
除财务数据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审计意见类型。*ST中新、*ST明科、*ST康美、*ST济堂、*ST澄星、*ST海航、*ST广珠、*ST西水、*ST基础、*ST天成、*ST易见等11家公司的2020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根据现行规则,若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形未消除,2021年年报被出具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甚至是保留意见,都会直接面临退市摘牌。然而,从半年报情况来看,目前这些公司相关情形均未消除,缺乏明显改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规则中已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环节,退市节奏加快,退市效率更高,以上这些公司若触及退市情形,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直接面临退市摘牌。此次半年报数据对这些公司退市风险的揭示已较为充分,投资者需谨慎对待。
为何2021年半年报是观测上市公司退市风险的关键窗口?因为现行规则中,明确要求,“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为准,“营业收入”应当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此外,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全面交叉适用,进一步严格了退市执行,制度篱笆已牢牢扎紧。
这意味着,以往部分公司通过反复操纵会计指标来调节“报表式”盈利,或者依靠下半年突击构造交易等来试图保壳,已不再可行。
退市新规实施以来,上交所依法依规执行退市监管,严厉打击个别公司突击构造收入规避退市的情形,凸显了应退尽退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