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这种长单锁定的方式,也让硅片厂商得以从中“分得一杯羹”。如中环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176.4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74.9%。8月11日,中环股份公示单晶硅片价格,M6硅片(以170μm为例,下同)4.98元/片,G1硅片4.88元/片,G12硅片7.97元/片,相较于7月17日公示价格,涨幅分别达到9.69%、5.63%和5.84%。
紧随其后,隆基股份也于8月19日上调了各规格硅片的价格,不同尺寸硅片价格上涨0.2元至0.24元,涨幅逾4%。
面对硅料价格一路上行,相较于上游的优哉游哉,中下游的日子显然没那么好过。
7月23日,爱旭股份发布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预计将亏损1.2亿元至1.3亿元。其背后原因,亦反映出当前光伏电池片环节所面临的窘境。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上半年,受行业上游硅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硅片的采购成本大幅提高。尤其是进入二季度以来,硅片价格上涨速度加快,而电池片环节的成本压力向下游客户传导较慢,使得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产业链价格的上涨抑制下游需求,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在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普遍呈现上涨趋势,下游客户观望情绪加重,组件客户提货速度放缓,导致产销量低于预期。
两面夹逼之下,光伏电池片环节普遍出现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以通威股份的太阳能电池业务为例,同样由于硅片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及电池行业开工率普遍下调等因素,该板块毛利率明显下降。上半年,公司电池及组件销量14.93GW,同比增长92.68%,但单晶电池毛利率仅为11.65%。
主营太阳能组件的晶澳科技,在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8.77%的同时,净利润仅微增1.78%至7.13亿元。具体来看,晶澳科技上半年太阳能组件板块的营业成本同比增加70.5%达132.7亿元,产品毛利率则同比减少7.85%至12.25%。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出货量增加,销售规模扩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
与之类似,天合光能也在其半年报中坦言,光伏行业面临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大宗材料价格上涨、物流运费上涨等多重经营挑战。如何降本增效?对此,公司提出在供应链端通过战略性原料储备、战略采购锁料锁价、优化辅料材料技术等手段控制成本,以及在市场销售端与客户友好沟通、重新协商价格等手段。
硅料、硅片“涨势”红火,光伏辅料环节的价格中枢近期也有望进入上行通道。PVInfoLink调研数据显示,自9月1日起,国内光伏玻璃3.2mm玻璃原片价格可能将上调4元/平方米,2.0mm玻璃原片价格上调3元/平方米,其他辅料如镀膜产品、光伏粘合剂等价格也有一定幅度上调。
不过,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整个光伏产业链去年至今年轮番涨价,但终端的承受能力始终有限,下游频繁调整订单价格恐有难度,或有部分组件厂家会采取延迟交货的方式。一旦终端需求再度受到抑制,加之上游硅片产能逐步释放,硅料价格又会重新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