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积极面对企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勇于创新产品、开拓市场,为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注入活力。截至8月10日19时,A股已有近400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半年报,其中逾80%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更有142家公司盈利实现同比翻倍的高增长。
从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表现尤为强劲。考察其原因,除了大宗商品涨价景气周期因素外,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盈利大增是重要亮点,从这些公司目前饱满的订单看,其高景气度至少还能持续到明年。
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记者梳理发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的企业中,有20家来自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和邦生物、远兴能源和鲁西化工等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00%。
多家公司的半年报显示,下游需求旺盛,带动企业主赛道增长形势向好。聚氨酯被称为“第五大塑料”,主要用于轻工、化工、电子、纺织、医疗以及航天航空等产业,冷链等业务也在增加聚氨酯的需求。作为万华化学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今年上半年,公司聚氨酯系列实现营收284.19亿元,同比增长111.78%。
MDI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料,目前全球MDI产能接近1000万吨,万华化学的MDI产能达26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MDI生产商。2021年上半年,万华化学完成了烟台MDI装置由60万吨/年至110万吨/年的技改扩能,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占率。
销量和价格的叠加,提升了万华化学的盈利能力。民生证券介绍,2月初全球MDI供给紧张,公司纯MDI均价2.48万元/吨,同比上涨了42%;聚合MDI均价2.27万元/吨,同比上涨64%。公司表示,MDI等产品技术实现优化升级,反应效率大幅提升、单位产品能耗下降,未来竞争优势有望扩大。
新产品线的拓展,为企业产销齐增带来可能。今年5月,卫星石化连云港基地年产135万吨PE、219万吨EOE、26万吨ACN联合生产装置项目一阶段一次性开车成功。公司表示,目前项目二阶段已进入安装阶段,力争2022年中期建成。
卫星石化的C2产业链将填补国内缺口。兴业证券认为,卫星石化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是国内丙烯酸及酯行业的领先企业,在C3产业链上游PDH以及下游丙烯酸、丙烯酸酯、双氧水等产品均有布局,连云港石化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标志其产品正式拓展至C2产业链。
卫星石化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C3和C2产品的双线发展。今年上半年,卫星石化营业收入达到107.70亿元,接近2020全年的规模,其中C2大宗化学品贡献了14%。按照5月份正式投产来计算,C2大宗化学品将大幅增加下半年的营收贡献。
一些新材料的应用,也拓宽了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尼龙6为例,作为一种高端化纤,因其柔软、质轻、耐磨、回弹性好等突出特点,在纺织品和服装市场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有券商研报认为,预计尼龙6未来需求增速维持在5%至10%,当前国内市场的需求量高于产量。
鲁西化工在新材料化工方面广泛布局,并将其作为主攻方向。除尼龙6外,公司还生产聚碳酸酯、己内酰胺、正丁醇和辛醇。从公司近5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化肥的营业收入占比正在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新材料化工和基础化工产品。今年上半年,公司新材料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