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2万亿!私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私募基金尽管管理人数量下降,但行业资产管理规模接近18万亿元,达到17.82万亿,创下历史新高。从地域分布来看,上海的私募基金机构数量和管理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接近55%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公奔私”的大年,彼时原东方红资管副总经理林鹏、原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于洋等纷纷转战私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私募基金行业持续发展。而从今年来看,公募基金“奔私”现象再次出现小高潮,但较去年明显有所退潮。
“近几年,受益于刚兑打破导致居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行情较好推动私募业绩持续表现出色以及投资者对私募的认可度大幅提升等因素带动,私募基金备受投资者青睐,因此带动了‘公奔私’的热情。”私募排排网表示,“但随着监控趋严,对公奔私提出了更高的门槛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奔私’热情。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过去几年‘公奔私’的热潮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公募人才,因此公奔私热潮也开始有所消退。”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427家,较4月减少52家,环比减少0.21%,记者发现,这是今年3月以来,全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第3个月下滑。
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906家,较上月减少14家,环比减少0.16%;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922家,较上月减少25家,环比减少0.17%;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9家,与上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590家,较上月减少13家,环比下降2.16%。
不过,虽然管理人数量有所下滑,存续私募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仍在上涨。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存续私募基金产品数量为106345只,较4月增长1320只,环比增长1.26%。
存续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17.82万亿元,较上月增加360.30亿元,环比增长0.20%,在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的同时,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2021年5月,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的机构107家,办理通过的机构56家,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14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42家。同时,协会中止办理39家相关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108家。
从私募基金注册地分布来看,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私募基金机构数量,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全国超半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布在上上述三座城市。其中,上海的私募基金机构数量和管理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集中在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浙江省(除宁波)和广东省(除深圳),总计占比达70.07%,略低于4月份的70.08%。
其中,上海市4599家、深圳市4408家、北京市4306家,数量占比分别为18.83%、18.05%、17.63%,也就是说,全国接近55%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布在这三座城市。此外,浙江省(除宁波)2051家、广东省(除深圳)1751家,分别占比8.40%和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