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价上行空间有限 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大
最近一段时间,通胀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热门话题,物价数据颇受关注。市场人士预期,即将公布的3月物价数据将进一步走高。今后一个时期,通胀风险可能有所抬头,但预计不会成为突出问题。从需求端看,货币供应边际收敛与消费回升力度有限共同制约核心通胀上行,再考虑到猪价向下的牵引及工业品或已步入涨价后周期,今年国内物价上涨幅度有限,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明显约束。央行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大。
证监会集中公示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 持续强化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4月6日,证监会官网在机构监管部的“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栏目作集中公示,涉及行政监管类决定29条、自律监管类决定9条,落款日期多在今年1月至3月。其中,多数监管决定的实施对象为违规保荐代表人,同时有10家券商“上榜”,包括海通证券、五矿证券、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金证券、中信建投、中山证券、中金公司,以及东吴证券、西部证券。
深市两板合并完成 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月6日,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真爱美家、中农联合、华亚智能等3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在深市主板上市。这是继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后,资本市场又一项重大改革成功落地。
上市公司拟派现超9400亿 大手笔分红亮眼
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0年年报,一批高派现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5日,A股共有1287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2020年年报,其中954家拟进行分红,派现金额超过9400亿元。不少公司在现金分红上的出手颇为豪爽,目前已有百余家公司股息率超过3%,更有5家公司股息率超过10%。
深市“新主板”亮相 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4月6日,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真爱美家、中农联合、华亚智能等3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在深市主板上市。这是继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后,资本市场又一项重大改革成功落地,是资本市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两板合并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超过1470家,总市值超过20万亿元。
外资加仓势头强劲 债市开放持续升级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净买入4946亿元中国债券,同比增173.41%。继去年境外机构净增持逾万亿元中国债券后,外资在今年一季度加仓中国债券的势头依然强劲。专家分析,高企的中外利差、不断加深的开放程度、持续优化的市场机制为外资流入创造了良好条件,外资持续加仓势头将延续。
A股存量博弈明显 趋势性机会仍需等待
清明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先是集体高开,后在核心资产股反弹遇阻拖累下,逐级走低转跌。截至4月6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482.97点,跌幅为0.04%;深证成指报14083.34点,跌幅为0.28%;创业板指报2831.60点,跌幅为0.72%。沪深两市成交继续保持地量水平,合计成交额660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萎缩7.90%。
外资首季“扫货”保险股 对中国太保持股量猛增43%
今年一季度,外资持续加码顺周期保险股。东方财富Chioce数据显示,外资今年一季度对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4只A股保险股均进行了增持。其中,外资对中国太保的持股量大幅增长43%,对新华保险持股量也大增20%,“扫货”迹象明显。
助力乡村振兴 资本市场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