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餐饮机器人都属于新兴行业,这也给了新创公司同台竞争的机会。梳理发现,从投资阶段来看,大多数新创公司处于A、B轮早期投资阶段,主要以财务融资为主。但具备一定体量的头部企业已经开始获得战略投资者的青睐,例如美团投资了普渡科技、携程投资了云迹科技、华住投资了优地科技。“主要虑到商业化落地的需求,借助战略投资机器人公司可以触达更多的客户资源。”。
“目前餐饮机器人市场马太效应还比较明显,头部品牌优势明显,擎朗、普渡的市场占有率比较大。”刘天程说道。从商业模式而言,目前餐饮机器人主要采取了购买和租赁两种模式,租赁模式的推出大大推动了餐饮机器人应用落地,对于餐饮行业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免费试用周期降低了使用门槛。
在一位投资人士看来,互联网巨头会影响国内的竞争格局,但餐饮机器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海外市场。
云启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昱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海外销售额可能会达到70%,国内占30%,餐饮机器人真正的战场在海外。”陈昱告诉记者。一方面海外市场利润更为丰厚,同样的机器人卖到海外价格至少可以提升两倍,无论是租赁还是售卖模式利润可观,其次中国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明显,同时疫情教育了海外市场,目前日本、韩国都在加速布局餐饮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新松在上海设立了国际总部负责海外业务,2018年年底就有200多台服务机器人销售至欧洲。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的餐饮机器人也已经销售至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当下,餐饮机器人仍有诸多环节有待优化。一方面在复杂的环境下,餐饮机器人的定位导航功能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人机交互还需更智能。从应用环节来看,目前餐饮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迎宾、点单、送菜、回收餐具等环节,但制菜和炒菜环节仍由人力完成。对此陈昱认为目前机器人的产品形态主要是有腿和眼睛,未来还会添加上手臂,届时餐饮机器人就可以参与更为复杂的工作环节,实现工作流程全自动化。
“实现上菜环节自动化需要廉价好用的机械臂,但目前机械臂的控制算法还存在一定问题,其次成本太高,一个机械臂就要上万元成本,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陈昱解释道。他认为无人餐厅是一种噱头,未来餐饮行业将是人机协同模式,很多情感交互环节机器人是无法替代的。
刘天程则认为从技术视角而言,目前餐饮机器人底盘技术壁垒已基本突破,更重要的挑战在算法层面,包括路径规划、识别、避障等算法的融合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极大影响机器人运行送餐的效率。不过长远而言,用工短缺、青年劳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隐忧,未来餐饮机器人会成为劳动力重要补充,届时产业核心环节将迎来重点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