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沪指放量大涨,创业板却陷入低迷。短期来看,市场驱动逻辑和风格明显转变后,赚钱效应有所扩散、增量资金有明显进场迹象,技术上放量突破大三角形整理形态的上轨(3288-2127-3074)、2646以来上升通道上轨、上方筹码密集堆积区的三重压制,后市行情有望持续。
周四大盘继续呈现较大分化格局,同前一天如出一辙。早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小幅低开,随后走势出现分化,沪指持续单边走强,创业板指则在平盘线附近上下震荡。午后,券商、银行大金融等板块爆发,带动沪指走高。而创业板指则走弱下探,直到尾盘才重新回到平盘线上方。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涨2.13%、1.29%、0.20%报收。盘面上,个股呈现普涨格局,涨跌比超3.6:1,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78家,显示市场情绪一般,赚钱效应较强。
连续两天沪指放量大涨,创业板却陷入低迷,这种现象至少从去年初以来是首次出现,过去一年多时间,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创业板大涨下,沪指却相对低迷,这从去年和今年各大指数累计涨幅差异就可以看出。去年沪指涨了22.3%,创业板指则涨了43.79%;今年上半年沪指跌了2.15%,创业板指则大涨35.6%。但这一切在这两天彻底调了个个儿。至于原因,锐叔在昨天已经进行了初步分析,那就是驱动逻辑变了,从流动性驱动转化为经济复苏驱动,如果说周三对此还有所疑惑,前缀加了一个“可能”的话,经过昨天的强化,可以基本上确认了。
这种变化背后还有一个逻辑就是,随着上半年结束,基金的排名争夺战也告一段落,其前期抱团的部分品种,由于涨幅巨大,性价比已经不高甚至已经有估值泡沫,或者说提前透支了基本面增长预期,其需要重新布局一些基本面已经出现拐点的低估值品种。上半年基金的排名争夺战尘埃落定,这恐怕就是为什么不早不晚,市场风格偏偏选择在下半年伊始便风格突变的原因。我们如果将市净率(PB)作为衡量估值高低的指标,将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性能”高低的指标,就会发现,当前估值低且“性能”不错的行业包括非银金融(券商、保险等)、房地产、钢铁、建筑装饰,而券商、房地产、保险又恰恰是这两天最强的风口,也都属于昨天锐叔提到的,经济复苏驱动逻辑性最受益的早周期行业,这应该不是巧合!
变化带来的一个显著效果就是,赚钱效应不再局限于前期机构抱团的少数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以及部分科技龙头中,而随着赚钱效应的扩散,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参与。从这两天连续放量的情况来看,也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增量资金入场的迹象。锐叔之前对于行情是偏谨慎的,一大原因就是看不到增量资金,看不到市场整体赚钱效应。现在这两点已明显改善。
目前技术上已经放量突破大三角形整理形态的上轨(3288-2127-3074)、2646以来上升通道上轨、上方筹码密集堆积区的三重压制。北向资金在歇了两天之后,昨天一恢复交易,就净流入超171亿元,创下史上第五高单日净流入记录,也是一个积极信号。加上前面提到的赚钱效应扩散、增量资金进场迹象,行情有望持续。虽然说未来仍面临供给压力加大、海外市场不确定等因素,但供给压力从7月下旬开始才真正开始加大,而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数大增480万,超出市场预期,并创历史新高,力压疫情方面的利空,也可以让美股继续支撑一段时间。因此,这两方面短期也暂时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