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A股指数维持震荡走势,但前期领涨的医药生物板块出现大面积下跌,好在消费电子和券商等板块接棒做多,两市交投情绪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公募机构认为,医药股走强已有半年之久,资金获利了结的意愿较强。随着盘面热点转变,接下来可关注低估值和前期滞涨板块的补涨机会。其中,化妆品和在线消费等细分消费领域以及底部回调充分的科技股,后市均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18日,A股三大股指实现微幅上涨。但是,从板块表现来看,“变盘”意味则较为明显。
18日引领市场做多的主力板块,已由此前火热的医药生物板块,转换到钢铁等周期板块,而由于医药生物板块的盘中领跌,一度拖累创业板指跌近1%。同时,随着人气回暖,消费电子等概念板块也集体走强。成交量上,数据显示,18日两市合计成交7583.4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7386.72亿元略有放量。同时,北向资金18日扭转前一交易日的净流出状态,净流入规模接近50亿元。
“A股变盘的迹象很明显。”南方地区某基金经理认为,截至目前,医药股走强已有半年之久,从18日调整情况来看,介入的资金应该是要获利了结,“如果不是底部拿的筹码,当前追高的风险很大。”他认为,从资金轮动情况来看,医药股的强劲走势,“未来有可能延续到白酒、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领域。”
前海联合价值优选混合拟任基金经理何杰认为,A股仍是全球范围极具吸引力的权益资产,中期主导市场行情的重要变量因素有海外疫情进展、国内对冲政策和复工进度等。“目前,海外疫情最悲观时期已经过去。国内基本面方面,偏内需经济有望超预期恢复,但流动性宽松边际减弱。中期来看,市场将进入均衡状态,虽然部分标的涨幅较大,但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偏低水平。”
景顺长城科技创新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詹成指出,目前权益资产相对优势明显。如果全球疫情出现拐点,叠加宽裕的流动性和各经济体的财政刺激政策,权益市场将会出现明显反弹。
大成基金基金经理汪伟指出,疫情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冲击,在货币财政政策的支撑下基本已经过去,企业在政策扶持和需求缓步复苏的过程中,开始进入到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过渡阶段,这或会是接下来行情的主导因素。
招商基金指出,流动性有边际回收迹象,但鉴于国内外疫情防控及经济的不确定性,政策预期不至于收紧。在这一背景下,经济修复深化带动价值和成长的风格再平衡,以及低估值和前期滞涨板块补涨,或成为阶段性主线,后续可关注利率和经济预期持续修复带来的周期性板块估值修复机会。
创金合信消费主题股票基金经理陈建军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持续稳健增长的资产变得极其稀缺,但中国具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消费类公司,且国内消费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格局。中国拥有最全的供应链、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全世界互联网最活跃、迭代最快的市场。“这是历史性的机遇,如果再加上最快的互联网大数据处理工具,中国应该是新消费最肥沃的土壤,这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趋势。”他表示。
在具体布局上,招商基金认为,后市可聚焦消费和科技板块,重点关注行业景气度向上且估值相对合理的基建和地产产业链,另外低估值的金融板块也可适当配置。但是,对于前期具有避险属性、业绩确定性较好的板块,因短期涨幅偏大、估值较贵,市场风险偏好上行有可能使其享受的确定性估值溢价出现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