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市场地位,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全球来看,根据 IC Insights 公布的 2018 年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中芯国际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 6%,位居全球第四位。2018年度市占率前三名分别是台积电(市占率59%)、格罗方德(市占率11%)、联华电子(市占率9%);中国市场来看,2018年根据 IC Insights 公布的 2018 年纯晶圆代工行业中国市场销售额排名,中芯国际占中国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 18%,在中国大陆企业中排名第一。
具体对比同业来看,中芯国际2019年总资产1148亿元,收入220亿,净利润13亿,毛利率21%,除了收入排名第三外,其他经营数据均排名行业第二,次于台积电;就技术实力来看,中芯国际2019年实现14nm量产(格罗方德2015年实现,联华电子2017年实现),台积电2018年实现了7nm量产,格罗方德2018年实现了12nm量产,与顶尖同业还有不小差距。
中芯国际披露其具有五大竞争优势,分别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研发能力、国际化及全产业链布局、丰富产品平台和知名品牌优势、广泛的客户积累优势以及完善的质量体系。
就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研发能力而言,公司重视研发平台的建设,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18-2019)及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团队有优势,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有员工 15795 人,其中研发人员 2530 人,占比达到 16.02%;且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登记在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名下的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专利共 8122 件,其中境内专利 6527 件,境外专利 1595 件,此外公司还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94 件。
就研发投入来看,中芯国际2019年度研发费用47亿元,占营收比例22%,大幅度高于台积电、联华电子的研发投入比例。
本着危、机并行的原则,在中芯国际争取A股科创板发行上市过程中,投资者亦需要了解的一个风险即为研发风险,即如果公司未来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不能支撑技术升级的需要,可能导致公司技术被赶超或替代,进而对公司的持续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中芯国际还披露了两个竞争劣势,分别为持续的资金投入需求以及产能规模瓶颈。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持续攀升,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2017年至2019年,中芯国际的年产能(约当8英寸)分别为528.91万片、539.32万片及 548.25万片,尚需进一步提升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更好地满足终端市场需求。
财务数据显示,中芯国际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213.90亿元、230.17亿元、220.18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9.03亿元、3.60亿元、12.69亿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分别为 107.9亿元、104.07亿元和 95.14亿元,占当期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50.45%、45.22%及 43.21%。公司不存在向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过公司当年销售总额 50%或严重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况,不过确实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中芯国际回A的举动受到了大股东的看好,5月31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公司股东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大唐”)以及国际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均表示,放弃人民币股份发行的优先认购权,正考虑以战投方式参与建议人民币发行。由于股东通过战略参与可以获得超过优先认购权部分的股份数量,这被解读为中芯国际大股东希望用发行价认购更多股份。
梳理来看,5月以来,中芯国际动作不断,先是明确200亿人民币发行计划,将其中约80亿用于投资12英寸芯片SN1项目,40亿作为本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另外80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