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大盘分析 > 正文
标本兼治监管研报 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2020-5-28 9:05:30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和《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以规范研究报告发布乱象以及证券分析师的执业行为。个人以为,强化研报与证券分析师的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治标的同时也要治本。

在中证协此次对《执业规范》与《行为准则》进行修订前,券商研报与证券分析师执业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券商研报质量普遍不高。质量应该是券商研报的生命线,一份质量高的研报才能为市场的分析与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由于国内券商行业研究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导致其研报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某些研报不仅没有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这显然是市场所不愿看到的。

二是券商研报“标题党”现象严重。根据统计,国内百余家券商研究部门每年发布的研报数量非常庞大,这么多的研报,毫无疑问会让买方有目不暇接之感。为了吸引买方的注意,某些券商研究人员不是在内容与质量上下功夫,而是在标题的选择上要么“雷人”,要么“标新立异”,从而达到博出位、吸引市场眼球的目的。

三是研报存在诱导或煽动式的内容。券商研报重在客观、公正,这也是研报质量的基础与保证。一份夸夸其谈式的研报,或者一份充满诱导与煽动式的研报,其质量无疑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在新股发行中,普遍存在这类问题。新股发行时,保荐机构往往会发布标的公司的《价值投资分析报告》,而从现实案例看,由于发布研报的目的是为了新股更加顺利发行,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发行,亦是为了实现保荐机构的利益最大化,因而其研报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证券分析师方面,在其执业过程中值得商榷的亦不少。比如常有证券分析师通过个人的自媒体发布涉及股市方面的观点,而不通过相关机构的审核。但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又常常会对投资者形成误导。不仅如此,更有证券分析师变身为网红。频繁预测股市的涨与跌、顶与底。此外,前些年新财富评选火爆,且与证券分析师个人薪酬挂钩,券商分析师还频频爆出不忙研究忙买票的丑闻。

此次中证协发布修订后的《执业规范》与《行为准则》,一方面要求相关机构重视研报质量与合规审查,另一方面也对证券分析师的执业行为进一步强化监管。而且,对于严重违规的券商研究机构与证券分析师,中证协将会采取“暂停执业”或“停止执业”的处罚,这一力度其实并不小。

个人以为,中证协出台《执业规范》与《行为准则》,强化对券商研报与证券分析师的监管,在治标的同时,更需要治本。事实上,无论是券商研报乱象也好,还是证券分析师所产生的问题也好,本质上都与相关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漏洞或短板有关,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对于相关机构而言,只有不断地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内控质量,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券商研报与证券分析师执业才能走上规范之路。

相关内容: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浮出水面两会期间,注册制改革、打击欺诈发行、推进科技监管等成为...
2020-5-28 8:57:42
周二两市在隔夜欧洲股市大涨的刺激下全线高开,三大指数高开高走,之后转为震荡走势,市场...
2020-5-27 11:01:58
周二市场强势反弹,消费等题材股走势良好,金融和有色金属板块回归使得指数迎来强势支撑...
2020-5-27 10:57:47
受经济重启和疫苗进展提振,隔夜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上涨,截至收盘,截止收盘,道指涨2.17%,...
2020-5-27 10:24:54
5月26日晚间,比亚迪披露旗下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
2020-5-27 10:19:39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