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份文件在今年2月14日召开的深改委第12次会议上获得审议通过,长达1.1万字,考虑到中央文件制定时的严谨性,如此长篇幅的重磅文件在短期内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小,它的出台和新冠疫情短期冲击关系不大,更多是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的内在需要,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要素改革等文件一脉相承。
文件共九章,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由于涉及面广,对改革的表述多是提纲挈领性的,指明了改革的大方向,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路线图,也没有明确改革的推进时间,预计后面会出台配套的细则文件。改革越深入,阻力越大,一些改革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出现反复,但只要大方向是沿着市场化推进,都是有助于释放经济活力的。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份文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把“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完善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如何平衡政府和市场、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是谈论经济改革逃不开的话题。文件明确提到要更加重视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也提到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目的是为了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之处。
这个原则体现在文件的很多方面。比如推动股票注册制改革、探索实行信用债注册管理制,都是为了降低对股票、债券供给中的人为干预。比如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能够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扭曲。再比如推行全国一张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够防范地方政府另外设置门槛,限制符合要求的企业准入。
第二,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具体形式之一,在坚持公有制的基础上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和经济的活力。
一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是对近年社会上“国进民退”呼声的一个回应。二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之前提的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不一样,经济体制改革和强化国有资本竞争力也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分清赛道和遏制不公平竞争。三是在充分竞争的领域,无论是通过资本化、证券化,还是优先股,都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的收益。四是健全国企经理层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也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五是对混改企业的管理更为灵活,包括探索建立和独资、全资国企不一样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改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第三,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企融资的支持,关键是如何落实。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有目共睹,近年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信用违约频繁,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缓解它们的融资难问题将仍是后续的重点任务之一。这次文件也着重提到了两点:
一方面,要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营银行大家都比较熟悉,而社区银行的叫法来源于美国等国家,国内对应的主要是“县域商业银行”,以区县农商行为主。发展社区银行目的是为了给当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业务并不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另一方面,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提高民企直接融资主要靠发债,但城投信仰不破,很难避免金融机构对民企债的一刀切。完善民企融资增信体系,市场化的资金不足、意愿不够,需要政府出资,但财政收支压力大,钱从哪里来?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制定清晰、可执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