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来看,今年A股IPO市场的最大变革无疑是科创板的开市及注册制的推行,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得以通过科创板登陆A股。
注册制的一大特点是上市速度的加快。据市场人士反映,科创板设立以来,其上市速度明显快于其他板块,这与注册制的施行密切相关。
科创板还展现了更灵活的上市标准及更强的包容性。科创板设立了五套上市标准,除第一套标准外,其余皆未对IPO企业的利润作硬性规定,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包容。
同时,科创板还允许同股不同权、红筹企业上市。优刻得(688158.SH)是目前科创板过会的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企业,根据特别表决权设置安排,优刻得共同实际控制人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持有的A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为B类股份的5倍。
《证券法》历时四年多的修订也在2019年末落下帷幕,其中明确要全面推行注册制,并在发行条件、发行程序、信息披露、实施步骤四方面作出修订。比如,将发行股票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改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取消发行审核委员会制度,等等。
12月27日,中银粤财基金投资总监曹远鹏向时代商学院表示,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新股发行将大幅降低行政审批力度,更多交由交易所和证券市场去判断,新股发行的裁判角色,将从行政一端移交给市场一端。
曹远鹏同时表示,注册制下宽进也要宽出,退市制度也更加严格,这样才能保持市场动态平衡。宽进宽出的态势下,上市容易了,退市也会常态化,预计上市公司壳资源价格将持续下降。
刷新多项历史纪录
2019年A股IPO市场刷新多项历史纪录,比如最快过会纪录、首家亏损企业过会等。
11月14日,京沪高速首发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委的通过。自10月22日报送招股书,到11月14日过会,京沪高铁仅用23天,刷新A股最快过会纪录。
这首先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推动。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印发《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研究推动东部地区有稳定现金流、资产质量优良的高速铁路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优质资产股改上市等相关工作。
其次,也倚赖自身的优质资产。2011年开通以来,京沪高铁客运量年复合增长率达39.5%,是我国最具经济效益与增长潜力的高铁路段之一。
首家以亏损业绩成功过会的案例也在今年A股出现。
10月30日,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泽璟制药”)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审核,有望成为首家以亏损业绩登陆A股的企业。
招股书显示,2016―2019年1―6月,泽璟制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3万元、0元、131.12万元、0元。同期,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46亿元、-4.4亿元和-3.23亿元。
泽璟制药成功过会得益于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该标准对拟IPO企业的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不做任何规定,但在企业市值、核心产品等方面给出了相关要求。
“新药研发企业虽然普遍面临无收入且巨幅亏损,但实际上部分企业具有极大的潜力,是各个资本市场争夺的对象。港交所早在2018年就进行制度修订,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至今已有10余家生物科技公司。科创板允许此类企业上市,能减少此类优质企业流失。”一位长期关注医药板块的分析人士向时代商学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