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12月22日,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召开。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市场对中央一号文件的预期日渐升温,农业板块将迎来冬播行情,农业细分板块或迎来投资机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继续强调:务必完成生猪稳产保供任务,千方百计增加供给、搞好调控,全力确保元旦春节肉品市场供应,千方百计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全力确保明年底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同时要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都出台了文件,细化了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形成了恢复生猪生产的强大推动力。在扶持政策和市场行情的带动下,11月份全国生猪生产全面向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止降回升,猪肉供需矛盾较10月份有所缓解。
此外,粮食安全是2020年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让更多优质农产品产得好、卖得出、卖得上好价钱。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对记者说,明年是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决战决胜精准脱贫之年,也是保供给、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讨论稿)》。这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长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突出的亮点是把扶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与“三农”工作直接挂钩。为此,要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并对解决“三农”短板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2月1日,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中国乡村振兴高峰会议上表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70%,还会有4亿多人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进程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使之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