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了解到,此次借全面改革的机会证监会想要从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三个方面的核心关键词即“转化存量”、“引入增量”、“优化环境”。
证监会近期新闻的主题是“座谈会”,在宣布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项内容后,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开始了和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直接沟通,在10月17日和21日先后召开了“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座谈会”以及“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座谈会”。
相比私募、创投的座谈会,市场显然更加关注证监会和社保基金以及保险机构的沟通交流,而证监会也并没有让市场失望,证监会通过这次座谈会向市场释放了十分明确的信号,即要大力推动以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
不过从市场的反馈来看,市场急迫希望证监会可以实际拿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举措,首当其冲是要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比例,突破这一硬性门槛。
组合拳吸引中长期资金
毫无疑问,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也是证监会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中的重要一条。
具体表述为: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长期业绩导向,推进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推动放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推动公募基金纳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
“中长期资金是各任证监会领导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但这几年这个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基本属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自营部门的人士指出。
而在这次座谈会上,证监会也再次强调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证监会认为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这次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任务。
记者了解到,此次借全面改革的机会证监会想要从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三个方面的核心关键词即“转化存量”、“引入增量”、“优化环境”。
首先是转化存量,转化存量便是要求机构从产品端出发,推动短期交易性资金向长期配置力量转化,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和权重。
其次是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简单来说就是要为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更好的基础制度环境。
最后一项也是最核心的一项,是要疏解政策障碍,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研究完善引导资金长期投资的相关政策,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投资资本市场。
“目前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比例和成熟市场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中长期资金的缺位也直接导致了过去几年资本市场抗波动能力差。从全球来看,通常一个国家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而机构投资者的壮大离不开稳定的持有人结构和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当‘短钱’成为机构主要资金来源时,频繁的申赎行为会导致基金面临资金流的频繁波动。”泽皓投资合伙人曹刚表示。
扩大各类资金入市比例
事实上,相比存量转化,市场也更加关注增量资金入市,从社保基金的例子来看,当下证监会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当务之急就是破解政策限制,扩大各类资金入市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