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硬”。对哄不听又唬不住的客户,一些工作人员往往会强硬坚持。上海罗女士在签证中心为自己和儿子办理德国签证时被工作人员要求额外复印一份经济来源证明。但此前她已在相关官网查明并不需要。可在工作人员坚持下,罗女士只能多复印了20多页相关材料。还有些工作人员会给不愿消费的客户找些“麻烦”,比如让他们重新排队办业务或长时间等待。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已达1497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楼嘉军表示,面对人群如此广泛、利益涉及巨大的市场,规制签证中心任性收费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专家称签证中心“任性”收费属违法行为
记者得知,不少消费者曾向12358价格监管平台投诉签证中心“任性”收费问题,但得到回复称:“快递等服务价格问题属于市场调节价,经营者可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行制定价格。”这样的说法成立吗?
“签证中心是介于办理人与使领馆之间的一个服务机构,主要进行业务咨询、材料收集和初审、签证取回等工作。”中国旅游研究院学者杨劲松称,不少国家的使领馆会授权一个第三方机构协助签证受理工作,该机构又在中国本土找到合作企业在相应城市设立签证中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驻华使领馆的签证外包服务主要集中在VFS Global、TLS contact和BLS三家服务商。
专家提醒,市场化企业属性,并不意味着签证中心就有权“任性”收费。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认为,签证中心因其与特定国家使领馆之间的授权关系,具有独占属性,实际形成了市场支配垄断地位。“利用这种垄断独占地位实施高收费、乱收费,已经违反了反垄断法十七条相关规定,是违法的。”邱宝昌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反垄断执法部门应该对相关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使领馆作为委托方也应加强管理,定期对负责签证中心实际运营的受委托方进行考核,如果存在乱收费或设置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损害签证人权益的行为,应该及时终止其业务委托关系。
杨劲松认为,应让办理者的评价能影响到签证中心资质、绩效的考核,以此形成其改进服务的压力。
针对有网民反映个别欧洲国家在华签证中心出现额外收费等问题。外交部领事司表示,正向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了解情况并沟通意见和看法。“我们希望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切实保障正常签证申请秩序,为双边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1、保持理智
不用因为太在意结果而多交一些不合理的费用。事实上,很多国家的签证中心都是以代办服务机构和使馆合作的,虽然说提交资料时必须得经过这个“中间商”,但是最终决定是否通过的还是领馆签证官。
2、投诉
如果消费者遇到乱收费的情况也可以拨打投诉电话申诉,(消费者协会:12315)目前主要还是要消费者自身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