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打新获配的基金数量也在持续扩容。数据显示,于近日上市的晶晨股份、柏楚电子和微芯生物三只科创板个股,分别有1156只基金、1340只基金和1436只基金中签。其中,中签微芯生物的基金数量最多,打破此前南微医学的1262只。此外,部分战略配售基金也参与这三只个股的网下配售,其中南方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嘉实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汇添富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易方达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等均参与了微芯生物的网下配售。
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科创板火热的赚钱效应令基金经理更加重视科创板打新,并分析如何能够确保报价有效,不因高报价和过低报价被剔除,这其实是一个博弈过程。首批25只科创板打新之后,各路机构都对询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价格都落在投行给定报告区间的60%-70%的分位数,因此自发地将报价结果落在这一区间内。比如,券商的投价报告对某只科创板股票给出了30元至40元的价格,那么60%-70%的分位区间对应的价格就是36元至37元之间。从最新几只科创板新股的询价结果看,机构投资者报价明显更加集中。
某专户基金经理坦言,此前出于稳健考虑,在首批科创板询价时报价偏向保守,因此中签的新股数量并不多。但随着首批科创板赚钱效应火爆,投资者也希望能够尽量把科创板网下打新带来的收益增厚都赚到。因此,目前报价也主要依靠投价报告。
前述北京基金经理表示,此前市场预计科创板火热的赚钱效应可能导致机构报价时给出更乐观的估值,但这一现象并未发生。近期科创板的报价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报价区间在缩窄,估值区间并没有特别上移。根据投行的报告来进行博弈体现得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