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开市一周多,个股持续飘红,“赚钱效应”显著。
尽管距离解禁期仍有近2年的时间,但是从目前账面情况来看,首批科创板跟投的券商子公司“收益”颇丰。
8月1日,科创板首批企业股票交易第9日结束,这些跟投机构的账面浮盈共达24.27亿元。其中,最大的赢家为中信建投,除了稳赚超3亿元的保荐费外,还为子公司获得超4亿元的账面浮盈。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券商不会只看短期收益,长期而言,还要尽职尽责为项目质量做保证,未来还需再接再厉,为科创板输送优质企业。
跟投机构账面浮盈超24亿
“跟投制度推出后,对券商来说,最大的压力在于跟投资金的保证和挑选企业的过程。”一位华中地区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根据要求,保荐机构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依法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发行人IPO战略配售,并对获配股份设定限售期。目前,参与首批科创板发行企业跟投的共有14家保荐券商旗下另类投资子公司,合计跟投规模达13.74亿元。
科创板持续飘红使得不少券商人士暂时“松了一口气”。至8月1日收盘,这些跟投机构的账面浮盈共达24.27亿元。
其中,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以4.28亿元的浮盈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是中信证券子公司中证投资,账面浮盈达3.2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除了独家完成5家企业的承销保荐工作,还与华泰联合证券联手保荐了虹软科技。
以单家科创板企业情况来看,中国通号一家就为中金公司的子公司中投证券增加了1.7亿元的账面盈利。
不过,这些账面盈利目前还是“只可观,不可得”的状态。跟投的限售期为24个月,也就是说,这些券商子公司在2年后才可以抛售手中的股票。
这些跟投机构承诺认购的规模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2%~5%的股票。根据规定,发行规模不足1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5%,但不超过4000万元;发行规模10亿元以上、不足2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4%,但不超过6000万元;发行规模20亿元以上、不足5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3%,但不超过1亿元;发行规模50亿元以上的,跟投比例为2%,但不超过10亿元。
“如果是跟投比例低的,根据减持新规,可以较短时间内抛售完手中的股票,但是跟投比例较高的,则需要一定时间完成抛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减持,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减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