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上证指数再次向3000点发起冲击,“牛市第二波”是否已到来引发了市场热议。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对比历史数据发现,当前上证指数特征与前两轮牛市第二波行情开启前相似,上市公司盈利复苏和场内资金增加的预期也为A股的进一步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A股重回牛市仍面临着制造业盈利改善乏力、资金流动性需进一步突破等阻力。
1、当前处于第一轮行情调整期末端
历史经验显示,A股的牛市行情可大致分为启动期、爆发期和加速期三个阶段。行情启动期市场逐渐回暖,但各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指数涨幅有限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回调。行情进入第二阶段爆发期后市场成交量大幅放量,指数呈显著单边上涨之势。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以上证指数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指数触底以来的行情与2005-2007年和2013-2015年的牛市启动期行情进行对比,发现2019年行情启动期上证指数的走势特征与前两轮牛市相比主要有以下三点不同:
其一,涨幅更大。2019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回调前的最大涨幅达34.72%,高出前两轮牛市第一阶段上证指数的涨幅12个百分点。
其二,爆发期更短。2019年上半年的行情自年初延续至4月中旬,持续70个交易日,持续天数略短于2005年6月开启的牛市第一轮行情,显著小于2013年6月开启的牛市第一轮行情。
其三,放量幅度更大。本轮行情上证指数日均成交额较行情开启前30个交易日增加了142%,放量幅度远超前两轮行情。2005年牛市第一阶段上证指数放量幅度为66%,而在2013年行情第一阶段开启时市场热点集中在创业板,上证指数的成交并未出现明显放量。
从行情启动期的持续时间以及放量程度不难看出今年的行情与2005年牛市第一阶段相似度更高。不过相比于前两轮牛市,2019年初的行情更具爆发力,反映出市场对于本轮底部反弹的信心更足。整体来看,三轮行情的开启均与指数超跌、市场信心修复有关。而由于市场情绪长期低迷,第一轮行情启动期后往往伴随着较长时间的行情调整。
截至当前,上证指数自4月19日的高点以来最大跌幅为13.94%,调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较行情启动期减少了21%,回撤程度与前两轮牛市第一轮行情调整期相当。从大盘走势和市场情绪的调整程度来看,当前市场已处于第一轮行情调整期末期,具备了牛市第二轮行情启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第二轮行情突破在于盈利复苏和资金支持
牛市第二轮的启动通常伴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触底反弹或资金的跑步入场。2005年开启的牛市即为典型的盈利驱动型,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在2006年一季度触底,随后反弹并进入高速增长期,2006年和2007年A股扣非净利润增速均达到49%,为牛市进入第二轮乃至第三轮行情提供了支撑。
2013年开启的行情虽然也有盈利复苏因素,但当时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的整体增速均已放缓,资金量增加成为了驱动牛市持续发酵的最关键因素。2013年下半年开始央行货币政策逐渐放宽,2014年下半年实施降息,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强。叠加杠杆资金入场的因素,牛市的第二轮行情随即点燃。